[实用新型]车用轮毂防旋紧固件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81668.5 | 申请日: | 2009-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47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国强 |
主分类号: | F16B39/28 | 分类号: | F16B39/28;F16B43/00;F16B4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毂 紧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紧固件,特别是涉及一种车用轮毂防旋紧固件。
背景技术
载重汽车的轮毂与钢圈之间是通过螺栓1’与螺母2’(如图1A所示)实现连接的。为了安装的方便及紧固后的稳定性,螺栓1’头部11’的侧面上一般都设有稳定平面12’(如图1B所示),圆柱形螺栓头11’被纵向切去一部分圆弧,形成平行的缺口(如图1C所示),安装时该稳定平面12’与轮毂10’的稳定面相抵靠(如图1D所示),可防止在拧紧螺母2’的过程中螺栓1’随之转动,紧固后不易松动,但这种螺栓头11’部的稳定平面12’与轮毂10’相接触的面积太小,在拧紧螺母2’的过程中螺栓头11’部会切削轮毂10’的稳定面,从而造成螺栓1’在轮毂10’孔中松动旋转,松动后的螺栓1’在交变载荷的情况下极易被切断,从而造成轮毂10’螺栓1’使用寿命短、轮毂10’报废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易脱落、紧固性好、不易生锈的车用轮毂防旋紧固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车用轮毂防旋紧固件,它包括螺栓、垫圈、螺母、防尘帽,垫圈套接在螺栓上,螺栓螺接在螺母中央的螺孔内,防尘帽扣接在螺母上;所述的螺栓包括螺杆和螺栓头,螺杆的一端固接在螺栓头的中部,螺栓头一侧为与轮毂配合的稳定面;在螺栓螺杆与螺母的连接上段的圆周表面上开设有环绕全周的纵向条纹。
所述的垫圈外形为多边形,其中孔的一个端口沿径向向外扩展,形成一个半球形环形凹槽,中孔的另一端沿中孔孔壁轴向向外延伸出一个环形凸缘。
所述的垫圈外形为正十二方形。
螺母中央有螺纹孔与螺杆的外螺纹配合,螺母一端沿径向向外延伸出一环绕全周的环形凸缘,且在该端的端面上设有与垫圈半圆弧环形凹槽配合的外凸球面,该外凸球面与垫圈半圆弧环形凹槽球面配合。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防尘帽,该防尘帽形状与螺母形状相配,扣接在螺母上,它由塑料材料制成。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本实用新型螺栓在螺杆与螺栓头的固接段的圆周表面上开设有环绕全周的纵向条纹,该纵向条纹在螺栓插入轮毂固定孔时,会与固定孔壁形成摩擦,而不容易从轮毂固定孔中脱出,安装更加容易。
2、由于本实用新型垫圈外形为正十二方形,一端沿中孔内凹半圆形槽,另一端沿中孔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凸缘,与螺母的配合,起到稳固轮毂,增加螺栓的载荷。
3、由于本实用新型增设了一个防尘帽,该防尘帽可有效防止灰尘、雨水的渗入,使得本实用新型不易生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A是习用螺栓与螺母分解图;
图1B是习用螺栓的正视图;
图1C是图1B沿A向视图;
图1D是习用螺栓在轮毂上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螺栓螺接在螺母上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6A、图6B是本实用新型垫圈的轴测图和剖视图;
图7A、图7B是本实用新型防尘帽的轴测图和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车用轮毂防旋紧固件,它包括螺栓1、垫圈2、螺母3和防尘帽4。
所述的螺栓1包括螺杆11和螺栓头12,螺杆11的一端固接在螺栓头12的中部,螺栓头12一侧为与轮毂配合的稳定面;在螺栓1螺杆11与螺母3的连接上段的圆周表面上开设有环绕全周的纵向条纹111。
如图6A、图6B所示,所述的垫圈2外形为多边形,在本实施例中为正十二方形,其中孔的一个端口沿径向向外扩展,形成一个半球形环形凹槽22,中孔23的另一端沿中孔孔壁轴向向外延伸出一个环形凸缘21。垫圈2套接在螺栓1的螺杆11上。
如图2所示,所述的螺母3中央有螺纹孔与螺杆11的外螺纹配合,螺母3一端沿径向向外延伸出一环绕全周的环形凸缘31,且在该端的端面上设有与垫圈2半圆弧环形凹槽22配合的外凸球面,该外凸球面与垫圈半圆弧环形凹槽22球面配合(如图5所示)。螺栓2螺接在螺母3中央的螺孔32内。
如图7A、图7B参考图2所示,所述的防尘帽4的内腔41形状与螺母3形状相配,扣接在螺母3上,它由塑料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国强,未经陈国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816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产品的生态和/或环境评级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电容接近和/或接触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