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叉装车后车架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181243.4 | 申请日: | 2009-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304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 发明(设计)人: | 萧自能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威盛机械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21/10 | 分类号: | B62D21/10 |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 35213 | 代理人: | 孟庆茹 |
| 地址: | 362271 福建省晋江市东***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装车 车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叉装车后车架,属于叉装车配件类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叉装车的车架是整个叉装车的基础,叉装车的所有零部件都直接或间接的安装在车架上,车架承受着整个机械的大部分重量,还要承受各总成件传来的力矩及动载荷的作用。如果在各种载荷的作用下引起车架变形,若发生大的变形,就会使安装在其上的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叉装车的正常使用。因此,要求叉装车车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同时质量要尽量小。另外,为了使机械具有良好的行驶和工作稳定型,车架机构应在保证必要的离地间隙的前提下,使机械的重心位置尽量低。
目前,轮式叉装车的车架多采用铰接式车架,铰接式车架采用两端半架组成,两端半架之间用铰链联接,故称为铰接式车架。前车架和后车架之间通过垂直铰销连接,可绕剿销相对偏转。后车架的构造是由两根纵梁和若干根横梁焊接组成,其通过付车架与后驱动桥相接。后驱动桥可绕水平销轴转动,从而减轻了地形变化对车架和铰销的影响,这种机械的转向系统简单可靠,而且转弯半径小。
参照图1并结合图2、图3,现有铰接式后车架的后铰接座1腹板11’、12’顶面呈斜曲面,固定焊接在后铰接座顶面上的上盖板13’是由直板弯成与后铰接座腹板11’、12’曲顶面相配合的曲板(见图3),制造工艺复杂;还有,后车架大梁21’、22’为长条型,其与后铰接座3’的连接部显得十分薄弱,整体结构强度不足,导致后车架大梁21’、22’的长度即后车架的整体长度受限,直接影响叉装车的叉载性能,且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的叉装车配件之一后车架生产工艺复杂和整体结构强度不足,提供了一种制作工艺简单、整体结构牢固的叉装车后车架。
本实用新型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改进的叉装车后车架,后车架由固定焊接成一体的后铰接座、左大梁、右大梁、尾板、付车架铰接座构成,后铰接座包括左、右外腹板以及固定焊接在左、右外腹板顶面上的上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铰接座的左、右外腹板为矩形板,所述上盖板为矩形平板,所述左大梁、右大梁的顶面中前部连设有向上延伸且与外腹板相配合的加强凸块,加强凸块与大梁一体成型。
进一步,所述加强凸块大体呈直角梯形。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将现有曲顶面的后铰接座左、右外腹板改良为矩形板,由此,与外腹板顶面相配合的上盖板为矩形平板,制造工艺简单,结构合理,克服现有曲面上盖板制作工艺复杂、成本高的不足。
2.后车架左、右大梁的顶面中前部连设有与对应大梁一体成型且与外腹板相配合的加强凸块,通过与外腹板固定焊接的加强凸块使车架刚性提高,提高后车架的整体结构强度,在叉起尽可能多货物的情况下,更好的保护车身。由于改进后的后车架整体结构牢固、刚性提高,可加长左、右大梁即车架的长度增加,叉起的货物的重量将增加,提高叉装车的叉载能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现有后车架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的上盖板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5是图4的俯视图。
图6是图5中的上盖板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4、图5。一种改进的叉装车后车架,后车架由固定焊接成一体的后铰接座1、左大梁21、右大梁22、尾板3、付车架铰接座4构成,后铰接座1包括左、右外腹板11、12以及固定焊接在左、右外腹板顶面上的上盖板13。
参照图1。后铰接座1的左、右外腹板11、12为对称设置的矩形板,左、右外腹板11、12的顶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参照图6。上盖板13为矩形平板,其制作、安装方便,简化制作工艺。
参照图4。为提高后车架的整体刚性和结构牢固性,左、右大梁21、22的顶面中前部对应连设有向上延伸与外腹板相配合的加强凸块211、221,梯形加强凸块211、221分别与左、右大梁21、22一体成型。加强凸块211、221大体呈直角梯形。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威盛机械发展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威盛机械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812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续式钢索表面处理设备
- 下一篇:阶梯虹吸式电铸水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