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感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81226.0 | 申请日: | 2009-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703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发明(设计)人: | 黄思忠;陈限育;林金城;徐晓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流县鑫磁线圈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24 | 分类号: | H01F27/24;H01F27/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5300 福建省清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感 器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元件,尤其涉及一种电感器件,该电感器件是绿色照明和各种电子设备的电源变换核心部件。
背景技术
传统的线圈类电感器件一般是由EE型磁心或EI型磁心配合线圈架绕上漆包线组成。为了防止磁饱和现象发生,需要在磁路中设有磁路气隙,磁路气隙通常置于磁心的中柱,在气隙附近存在扩散磁通,扩散磁通使气隙附近的线圈部分失去“电-磁”的转换作用,气隙处附近的部分线圈只起填充作用。气隙量越大扩散磁通就越大,无效填充的线圈也就越多,同时磁力线垂直穿过线包,引起一定的功率损耗。上述原因造成器件自身铜电阻和铜损的增加,使器件的功耗升高,浪费电能和铜材,降低使用寿命。
专利号为:200820102286.4的UUI型磁心将磁路气隙移至线包外部,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但是磁路气隙移至线包外部,扩散磁通易于对电路中的其它电子器件、电子线路等产生影响;如果电感器件设有金属外壳,金属外壳与磁路气隙的距离太小,会产生高频热效应,导致电感器件产生较高的温升;再者,任由扩散磁通的传播,也造成了一定的“磁污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显著节约铜材、降低电感器件功耗、节约电能并可对扩散磁通进行自屏蔽的线圈类电感器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感器件,包括磁回路磁体、线圈骨架和线圈;所述磁回路磁体由中柱磁体和两个“U”字形边柱磁体组成,所述中柱磁体设有直臂和折臂,中柱磁体的整体可以呈“T”字形,中柱磁体的整体也可以呈“工”字形,所述“U”字形边柱磁体设有一个直臂和位于直臂两端的两个折臂;所述线圈骨架为一体化结构,设有带中空孔的线圈缠绕轴和位于线圈缠绕轴两端的两个线圈挡板,线圈挡板的外端面上设有边柱磁体插入槽,所述边柱磁体插入槽是与中空孔相通的凹槽,在中空孔边沿上设有气隙介质插入槽,所述气隙介质插入槽可以是轴向贯穿线圈缠绕轴的槽,所述气隙介质插入槽也可以是只在线圈限位挡板上的环状槽,介质插入槽为环状时其深度与边柱磁心体定位凹槽的深度相等;所述线圈缠绕设置在线圈骨架的线圈缠绕轴上,将气隙介质置于介质插入槽中,再将中柱磁体置于线圈骨架的中空孔中,“U”字形边柱磁体的两折臂分别插入两线圈档板端面的边柱磁体插入槽中,边柱磁体与中柱磁体的折臂侧面对接形成闭合磁回路。中柱磁体的横向磁体的内侧面与“U”字形边柱磁体的端部外侧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两倍的气隙介质厚度。
在磁回路磁体的外部用绝缘胶带紧密包扎,以使磁回路磁体、线圈架及气隙介质之间对接紧密、牢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与“EE”型或“EI”型等传统线圈类电感器件相比,本实用新型磁路气隙设置在线包外部,有效地减少了扩散磁通对线包的影响,降低了器件的功率损耗,既节约铜材和电能,又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2.与“nUI”型、“UU工”型线圈类电感器件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减小扩散磁通对其它电子器件、电子线路和环境的影响,避免了扩散磁通在金属外壳上产生高频热效应。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感器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感器件磁回路磁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感器件线圈骨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感器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中柱磁体为双T字形磁体的电感器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中柱磁体为双T字形磁体的磁回路磁体示意图。
图7为中柱磁体为两块磁板与丨字形磁体粘合而成的工字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流县鑫磁线圈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清流县鑫磁线圈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812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