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电互补变频冷却自然送风基站机房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81225.6 | 申请日: | 2009-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78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发明(设计)人: | 谢逢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逢华 |
主分类号: | E04H1/12 | 分类号: | E04H1/12;F24F7/007;H02J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5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电 互补 变频 冷却 自然 送风 基站 机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采用光电互补变频冷却自然送风相结合的方法,在设备安全正常运转的前提下,有效利用太阳能能源和自然能源,科学地对基站机房整体进行技术性的改造,降低我国近百万基站机房每年巨大的耗电量,缓减电力紧张的问题,减少CO2排放,实现绿色环保与经济效益的目标,打造绿色节能基站机房。
背景技术
随着越来越多的通信运营商和厂商追求绿色电信,开始注重降低耗电、节能减排,通信行业的高电能消耗正在引起国家和各方关注,在基站机房的节能产业中,节能不仅是对环境负责,而且是可以通过环保措施降低成本,如何综合考虑所处地区环境诸多因素,做到最优化、最节能、投资最合理对现有机房系统进行改造升级,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利用新能源和自然能源从根源上减少CO2的排放,已成为提高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一种不可忽视的手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光电互补和改造基站机房环境相结合的节能方法,有效利用太阳能源和自然能源,对所处地区环境、机房的建筑结构、各种设备的安装摆放位置、设备的功耗、空调的气流组织等诸多因素进行整体机房的技术改造,适时使用这些替代能源,在保证通信设备安全和不能影响机房环境质量的前提下的新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所述的采用太阳能和市电相结合的供电方式,通过太阳能单晶硅板控制器和市电整流控制器经比较器后向蓄电池组和负载供电,白天有阳光时全部使用太阳能供电,剩余的用蓄电池组储存,不足部分用市电补充的方法,采用48V专用变频空调,以直流供电的方式满足负载服务器和变频空调工作用电的需要,内部服务器也使用彩钢板进行隔离保温,减少制冷面积和空调功率,新基站机房建设外墙使用10-15厘米保温彩钢板,利用冬、春、秋三季室外低温及夏季时段的早晚温差进行自然冷却,从而大幅度降低电能消耗和营运成本,也延长空调使用寿命。
所述的光电互补变频冷却自然送风基站机房,光电互补控制器设有菜单式操作,蓄电池组过载保护、反向放电保护、极性反接保护、短路保护、蓄电池组开路保护、过温保护、过充保护、过放保护、内置防雷装置、故障告警、停电自复、智能换风、换热、门禁、机房温湿度工作情况数据监控。
所述的光电互补变频冷却自然送风基站机房,制冷系统48V变频空调输入端电源为太阳能单晶硅板、市电整流、48V直流蓄电池组,通风系统DC48V/AC220V两种电源。
所述的光电互补变频冷却自然送风基站机房,蓄电池组柜可安装地上和嵌入地下两用,蓄电池组柜下部为保温柜,保温柜上部设有保温盖,配有拉手和进风口,进风口与变频空调送风管道连接,电池组柜内置设有大小可调2块活动回风通道板,回风口与保温柜相连,底下设有紧急出水口。
所述的光电互补变频冷却自然送风基站机房,太阳能和市电相结合的供电方式,太阳能单晶硅板控制器和市电整流控制器比较器后连接蓄电池组至负载,其比较器功能为有阳光时全部使用太阳能供电,剩余的用蓄电池组储存后晚上使用,不足部分就接通市电补充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光电互补机房电气系统示意图
图2机房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3机房地下嵌入蓄电池组柜摆放图
图4蓄电池组柜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4中,本实用新型包括:彩钢板机房1、新风口2、机房内保温柜新风口3、蓄电池组4、光电互补控制器5、排风口6、总开关柜7、市电8、太阳能单晶硅板9、变频空调10、保温柜11、电池组柜回风口12、空调冷气管13、蓄电池组柜14、防盗门15、保温柜排风口16、服务器17、出水口18、保温盖19、回风通道板20、进风口21组成。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逢华,未经谢逢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812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压潜孔钻机行走后操纵台
- 下一篇:墙体裂缝灌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