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茶叶微波超声波联合动态逆流提取设备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181059.X | 申请日: | 2009-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35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 发明(设计)人: | 朱德文;岳鹏翔;朱德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23F3/16 | 分类号: | A23F3/16 |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 地址: | 230036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茶叶 微波 超声波 联合 动态 逆流 提取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干叶、茶鲜叶、中药材等动植物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具体涉及一种茶叶微波超声波联合动态逆流提取设备。
背景技术
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茶饮料因具备天然、健康、饮用方便等特性,人们对茶饮料产品更加青睐。在中国茶被誉为“国饮”。浸提是茶叶深加工中一个既基础又重要的工艺步骤,浸提效率直接影响到茶叶品质成分的得率与产品品质。目前,茶叶有效成分的浸提多采用沸水浸提法、有机溶剂浸提法,获得茶产品不仅存在香味淡薄、沉淀、色变等质量问题,而且浸提耗时长,产品得率低,成本高,且茶叶有效成分易发生化学变化,现在茶叶浸提也有酶、微波、超声波辅助浸提等方法,中国专利CN200610104831.9、CN200610138359.0、CN200710017601.3、CN200810030439.3、CN200520001353.X、CN200520025301.6、CN200810064620.6、CN200720086099.7、CN03132385.5公开的几种微波超声波提取装置及方法,其各具特色,但是,这些浸提方法及设备还只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在工业化生产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为此,尝试微波超声波技术耦合进行分段、分时和在线控制等手段浸提茶叶有效成分,充分利用微波超声波技术耦合优势浸提茶叶有效成分,达到茶叶内有效物质的浸提时间短、损失少,连续工作,可控操作等工业化生产目的,旨在为开发茶叶有效成分的浸提新工艺、新方法及新设备提供生产依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茶叶微波超声波联合动态逆流提取设备,来有效的提取茶干叶、茶鲜叶、中药材等动植物中的有效成分。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茶叶微波超声波联合动态逆流提取设备,包括有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固定有壳体,所述壳体由相互联通的微波提取室、超声波提取室和固液分离室组成,呈逐级递减的台阶状,所述微波提取室的侧壁上设有进料口,进料口连接有料斗,微波提取室内转动水平安装有第一绞龙,所述微波提取室的上端设置有正对第一绞龙的微波发生器;所述超声波提取室内水平转动安装有第二绞龙,第二绞龙穿过所述的超声波提取室和固液分离室并伸出所述的固液分离室外,所述超声波提取室的上端设置有正对第二绞龙的多个破碎超声波发生器,超声波提取室的底端也设置有正对第二绞龙的多个功能超声波发生器,所述超声波提取室的上端还设置有进水口,进水口通过输水管连接到贮水箱,超声波提取室的前端底部还设置有出液口,出液口通过出液管连接到贮液箱,所述出液管与超声波提取室出液口的连接处设置有过滤网;所述固液分离室内、位于第二绞龙下方设置有脱水筛,所述固液分离室的底部设置有挤压出水口,挤压出水口位于脱水筛下方,挤压出水口连接有水泵,所述的水泵通过回水管与贮水箱联通;
固液分离室的位于第二绞龙末端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处安装有阻压门,阻压门外侧设置有支架,支架安装有压缩弹簧,所述的压缩弹簧与所述阻压门连接,将阻压门顶压在出料口。
所述的茶叶微波超声波联合动态逆流提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绞龙、第二绞龙分别由外置调速电机驱动。
所述的茶叶微波超声波联合动态逆流提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提取室的底部设置有通向出液口的导槽,所述固液分离室的底部也设置有通向挤压出水口的导槽。
所述的茶叶微波超声波联合动态逆流提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提取室的底部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所述的茶叶微波超声波联合动态逆流提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管、出液管、回水管均带有阀门。
所述的茶叶微波超声波联合动态逆流提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微波超声波联合动态逆流提取设备外设置有控制箱,对茶叶微波超声波联合动态逆流提取设备的工作实时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农业大学,未经安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810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聚吡咯复合纤维在吸附病毒方面的应用
 - 下一篇:过滤器压差发讯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