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井下采煤支柱的竹制垫板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80677.2 | 申请日: | 200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886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发明(设计)人: | 李传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传庆 |
主分类号: | E21D15/50 | 分类号: | E21D15/50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刘星 |
地址: | 232033 安徽省淮南***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井下 采煤 支柱 垫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矿井下支护用装置的部件,特别涉及一种防止支护的支柱下沉而垫在支柱下面的垫板。
背景技术:
目前,井下采煤后均需要对采空区进行临时支护,支护工作通常由支柱、顶梁和垫板来完成,所述支柱一端顶在顶梁上,另一端顶在垫板上,垫板的作用是增加支柱的支撑面积,以防止支柱受力时下沉,起不到或不能很好地起到支护作用。目前井下使用的垫板均为金属材料制成,垫板的板体上设置有和支柱相配的定位凹孔,以防止支柱在支撑时在垫板上产生移动;这种垫板虽然强度较高,但重量重,安装、运输不方便,成本高,增加生产成本,并耗费大量金属材料。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重量轻、成本低的井下采煤支柱的竹制垫板。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井下采煤支柱的竹制垫板,呈板体形状,板体上有和支柱相配的定位凹孔,其特征是,所述板体为层状结构,至少六层,每一层是以竹片平铺而构成的竹排,相邻层的竹片相互交错,竹片与竹片之间、层与层之间,均有粘胶层。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重量轻,运输和安装均比较方便;成本低,可节省支护费用;抗压强度接近钢板或铸铁制成的垫板,完成可以满足井下生产要求,替代金属垫板,同时,竹材资源丰富,可节省大量宝贵的金属材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剖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底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底板,2面板,3定位凹孔,4铁钉,5竹片,6粘胶层,7表层,8板面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所述板体包括底板1和面板2,面板2上有通孔,面板2和底板1通过板面胶层8以及铁钉4固接为一体,面板2和底板1固接为一体后、面板2上的通孔形成定位凹孔3。参见图3,所述底板1和面板2均为层状结构、均至少三层,每一层均是以竹片5平铺而构成的竹排,相邻层的竹片5相互交错,竹片5之间的交错可以呈直角或者呈任意角度,竹片5与竹片5之间、层与层之间,均有粘胶层6;为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强度,底板1的下表面和面板2的上表面,粘接有表层7,表层7是竹篾编结的竹席层。
本实用新型所用竹片5是以竹龄三年以上的竹子制成,竹片5的宽度通常为10-25毫米,厚度为0.5-3毫米,底板1的厚度在25-50毫米之间,面板2的厚度在5-10毫米之间;粘胶层6和板面胶层8均由酚醛树脂胶制成,浸胶的竹片5排列成层,层层交错叠放,再和表层7一起由热压机压制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传庆,未经李传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806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斜顶巷道横式端头支架
- 下一篇:移动式油井单井计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