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筑工地场地道路施工车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80675.3 | 申请日: | 200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461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守昌;袁斌;丁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9/48 | 分类号: | E01C19/48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孙文彩 |
地址: | 234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工地 场地 道路 施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工地场地道路施工车。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场地道路是在施工期间为工人行走、材料运输而修建的临时性道路,通常是用石子、黄砂拌合后掺加少量的水泥,经过浇水碾压形成的,不需要严格的高程、方向控制。一般施工步骤为,先用卡车把材料运送至待建地点,用铲车把各种材料拌合成均匀的干混料后洒水,再用铲车进行摊铺,最后用压路机碾压。传统施工方法工序繁琐、占用机械较多。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地场地道路施工车,铺设道路从铺料到碾压成型一步到位,快速方便,比普通方法节省70%时间。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建筑工地场地道路施工车,所述施工车的前部车厢设置为料仓,在料仓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料仓内设置有可将物料自出料口排出的卸料装置;所述出料口后方的车厢底部铰接有第一摊平耙组;所述施工车的后部车厢设置有水箱,在水箱的底部设置有喷头组;所述喷头组后方的车厢底部铰接有第二摊平耙组;所述施工车的后轮设置为碾压轮。
所述卸料装置为设置于料仓内位于所述出料口两侧的两皮带组,各皮带组由输送皮带和输送辊构成,各输送皮带的转动方向均朝向所述出料口所在处。
所述第一或第二摊平耙组包括:设置于车厢底部的基座盒,在基座盒内沿车厢宽度方向设置有长轴,长轴的两端伸出基座盒并以螺母固定;基座盒内的长轴上间隔套接有多根摊平杆,各摊平杆由两段铰接形成,所有摊平杆的下段之间通过编织袋相互连接。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施工车,在铺设施工场地临时道路时,可从铺料到碾压成型一步到位,快速方便,比普通方法节省70%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施工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施工车中摊平耙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料仓,2出料口,3放料开关,4基座盒,5长轴,6螺母,7摊平杆,8水箱,9第一摊平耙组,10喷头组,11第二摊平耙组。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结合图1、2,本实施例建筑工地场地道路施工车,采用厢式汽车,前部车厢设置为料仓1,在料仓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2,出料口设置有放料开关3,料仓内设置有卸料装置,具体为,在出料口两侧各设置一个皮带组,每一个皮带组由输送皮带和输送辊构成,各输送皮带的转动方向均朝向所述出料口2所在处。
在出料口后方的车厢底部铰接有第一摊平耙组9,图2所示,该摊平耙组包括:设置于车厢底部的基座盒4,在基座盒内沿车厢宽度方向设置有长轴5,其长度与车厢的宽度基本相当,长轴的两端伸出基座盒并以螺母6固定;基座盒内的长轴上间隔套接有多根摊平杆7,各摊平杆由两段铰接形成,两段(即上、下段)之间可绕铰接点转动,所有摊平杆的下段之间通过编织袋相互连接。
图1所示,在施工车的后部车厢设置有水箱8,水箱位于第一摊平耙组9之后,在水箱的底部设置有喷头组10;在喷头组后方的车厢底部铰接有第二摊平耙组11,该第二摊平耙组的结构同第一摊平耙组。
具体设置中,施工车的前轮为常规车轮,后轮设置为碾压轮,即如同压路车轮一样。施工时,首先将物料(石子、黄砂、水泥的干混料)从料仓上方的加料斗装入料仓内,将水箱灌满水;启动施工车前进,打开放料开关3,料仓内的输料皮带转动进行放料;第一摊平耙组9将放下的干混料料耙均匀,打开喷头组10,向铺匀的干混料中洒水,第二摊平耙组将湿料再一次耙匀;碾压重轮对耙匀的湿料压实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806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