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制造汽车零部件的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80644.8 | 申请日: | 2009-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437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周永锋;王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新达锻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13/02 | 分类号: | B21J13/02;B21K7/1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百瑞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0 | 代理人: | 杨大庆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制造 汽车零部件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是指一种用于制造汽车零部件的模具。
背景技术
汽车零部件是汽车上的关键零件,由于其几何形状的复杂性和使用性能的重要性,因而增加了其锻造成型的困难。该锻件形状、结构十分复杂。锻件中心部分为带孔的、对接的两个锥形凸台相接。锻件的落差比较大,为典型的复杂叉形件。此外,该锻件的尺寸精度、表面质量及金属纤维流向要求严格。
传统的汽车零部件是通过模具二次成型的,而且没有定位装置,锻造时容易偏离位置,使得汽车零部件锻造时候变形,而且又由于飞边槽设计不合理,无法充满型腔,汽车零部件容易超厚。有必要设计出一次成型汽车零部件的模具,以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制造汽车零部件的模具,该模具一次成型汽车零部件,以解决目前汽车零部件需要通过模具二次成型,而且模具定位不稳固以及飞边槽设计不合理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制造汽车零部件的模具,其包括成型上模,成型下模,所述成型上模与所述成型下模配合形成所述汽车零部件的型腔,所述成型上模的四角处设有定位柱,所述成型下模的四角处设置与所述定位柱相互配合的定位凹槽。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成型上模在中间设置汽车零部件的上模型槽,所述成型下模在中间设置汽车零部件的下模型槽,所述上模型槽与所述下模型槽配合形成所述汽车零部件的型腔。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成型上模的上模型槽的边缘设置飞边槽,所述成型下模的下模型槽的边缘设置飞边槽。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飞边槽的形状均为扁平状。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制造汽车零部件的模具不仅仅由于定位柱和定位凹槽的相互配合从而起作定位作用,而且,由于扁平状的飞边槽的设计,有利于汽车零部件边角料跑料;此外,该模具可将产品一次成型,大大增加了生产效率,并且节约了能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制造汽车零部件的模具的成型上模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制造汽车零部件的模具的成型下模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制造汽车零部件的模具包括成型上模10,与成型上模10相互配合的成型下模20。该成型上模10包括设置在四角处的定位柱11,设置在中间的汽车零部件的上模型槽12,以及设置在该上模型槽12的边缘的扁平状的飞边槽14。该成型下模20包括设置在四角处的定位凹槽21,设置在中间的汽车零部件的下模型槽22,以及设置在该下模型槽22的边缘的扁平状的飞边槽24。该上模型槽12与该下模型槽22配合形成不规则形状的汽车零部件的型腔。
锻造时,将半成品的工件放在成型下模20上然后通过成型上模10和成型下模20结合锻造的所需要形状的汽车零部件成品,这样,可以通过变换成型上模10和成型下模20,可以锻造出许多不规则的汽车零部件。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制造汽车零部件的模具不仅仅由于定位柱11和定位凹槽21的相互配合从而起作定位作用,而且,由于飞边槽的设计,有利于汽车零部件边角料跑料。该模具可将产品一次成型,大大增加了生产效率,并且节约了能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新达锻造有限公司,未经芜湖新达锻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806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微形照明装置的骨科用手术组合刀
- 下一篇:带切割装置的直线型吻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