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检测线缆接头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79913.9 | 申请日: | 2009-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324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发明(设计)人: | 范长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郭润湘 |
地址: | 25000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线缆 接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传输线缆的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线缆接头的装置。
背景技术
通信传输机房电路分配过程中,会布设大量的E1信号线,该E1信号线的接头为刺刀螺母连接器(BNC,Bayonet Nut Connector)接头,当需要检测BNC接头与E1信号线的连接是否通畅时,是通过对BNC接头进行检测来实现的,由于E1信号线两端的BNC接头往往分处于距离较远的不同DDF架上,难以将两端的BNC接头并拢到一起进行检测,因此,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对E1信号线远端的BNC接头进行短接环回,而对E1信号线近端的BNC接头采用万用表检测的方式,对E1信号线的线路状态进行检测。
现有技术采用的上述BNC接头的检测方法存在的缺陷在于,在对BNC接头进行检测,需要对E1信号线两端的BNC接头均进行处理,否则就不能进行检测,因此现有技术提供的该方案的实现过程比较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线缆接头的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提供的检测方案需对线缆两端的接头进行处理从而导致检测实现过程比较麻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检测线缆接头的装置,包括供电单元、第一检测单元、控制单元、以及确定单元,其中,供电单元,用于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为待检测的线缆接头中的一个线芯通高频交流电流;第一检测单元,用于在供电单元为一个线芯通高频交流电流时,检测与所述接头相连的、符合预定长度的一段线缆所在的规定范围内是否存在感应磁场;控制单元,用于控制供电单元为待检测线缆接头中的一个线芯通高频交流电流,并在第一检测单元对该线芯的检测结果为是时,控制所述供电单元为所述线缆接头中未通过高频交流电流的一个线芯通高频交流电流;确定单元,用于在第一检测单元得到的检测结果为否时,确定所述线缆接头与所述线缆接头所在的线缆的连接处出现故障,以及在所述线缆接头中的所有线芯逐个被供电单元通高频交流电流后,并且针对每个通高频交流电流的线芯,第一检测单元得到的检测结果均为是时,确定所述线缆接头与所述线缆接头所在的线缆的连接处没有出现故障。
较佳地,该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检测单元,用于在确定单元确定所述连接处没有出现故障后,检测所述线缆接头所在的线缆中指定的一段线缆所在的规定范围内是否存在感应磁场;故障点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确定所述指定的一段线缆上是否存在故障点。
较佳地,所述供电单元具体包括:线芯接口提供模块,用于为所述线缆接头中的各个线芯分别提供连接到所述供电单元的接口;开关阵列模块,包含与所述各个线芯一一对应的多个开关,所述开关一端与通过所述接口连接到所述供电单元的对应线芯相连接,另一端与高频交流电流火线并联,所述开关阵列模块用于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将所述多个开关中的一个开关设置为闭合状态;电源,用于在开关阵列模块将一个开关设置为闭合状态后,为与设置为闭合状态的开关对应的线芯通高频交流电流。
较佳地,所述供电单元具体包括:电池,用于提供直流电流;
双向可控硅晶闸管,用于将所述电池提供的直流电流转换为高频交流电流;供电模块,用于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将双向可控硅晶闸管转换得到的高频交流电流通入所述线缆接头中的一个线芯。
较佳地,所述线缆为视频图形配置VGA线缆、串行通讯线缆、RJ-45线缆、RJ-11线缆、BNC线缆、RGBHV或数据排线线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检测线缆接头的装置运用电磁感应的原理,通过对通有高频交流电流的线缆周围的感应磁场进行检测,判断线缆接头与线缆的连接是否通畅,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该装置仅需对线缆一端的接头进行检测,从而解决了采用现有技术提供的检测方案需对线缆两端的接头进行处理从而导致检测过程比较麻烦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线缆接头的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供电单元11的一种结构划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供电单元11的另一种结构划分示意图;
图4为利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测试线缆接头的装置对BNC接头进行测试的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99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