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开堆装置的茶叶匀堆槽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79418.8 | 申请日: | 2009-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98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安溪八马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 35213 | 代理人: | 方传榜 |
地址: | 362442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自动 装置 茶叶 匀堆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机械,特别是指具有自动开堆装置的茶叶匀堆槽。
背景技术
茶叶匀堆槽是茶叶均堆机的一个组成部分。茶叶匀堆机是将经过精制加工后的各档筛号茶按照比例混合成符合标准样的成品茶的设备,主要包括联合式茶叶匀堆机、行车式茶叶匀堆机、撒盘式茶叶匀堆机、滚筒式茶叶匀堆机、自动拼配式茶叶匀堆机、箱式茶叶匀堆机和筒仓式茶叶匀堆机,其中行车式茶叶匀堆机使用较多。
行车式茶叶匀堆机是用行车撒茶的茶叶匀堆机,由多格拼合斗、斗带式升运器、行车撒茶带等组成,拼合斗的格数与大小由每批匀堆的数量而定。作业时,将待拼配的各档筛号茶,经斗带式升运器输送至匀堆机顶部的行车撒茶带上,行车沿多格拼合斗纵向来回运动,撒茶带上的茶叶不断均匀地一层一层铺落在各格拼合斗内。全部茶叶铺完后,分组开启拼合斗的出茶门,使茶叶落在下方的平输送带上,向一端送出,达到混合均匀的目的,如一次混合仍欠均匀,可再重复一次。
上述拼合斗呈上大下小的锥形,出茶门即开堆门位于拼合斗的下方,开堆出茶采用人工辅助的方式,效率低而且不卫生,并且茶叶混合不够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自动开堆装置的茶叶匀堆槽,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茶叶匀堆槽效率低、不卫生、茶叶混合不够均匀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具有自动开堆装置的茶叶匀堆槽,该茶叶匀堆槽的一侧设有出茶口,该出茶口枢设有一开堆门,该开堆门连接有可使其翻转而使该出茶口打开的气缸,该开堆门内侧设有一与该开堆门平行的横向转轴,并设有驱动该横向转轴转动的电机,该横向转轴上设与其垂直的径向搅拌棒。
该茶叶匀堆槽包括固定的前侧板和后侧板、设于前侧板和后侧板底部之间的输送带式底板、固定于输送带式底板上的推茶板,所述开堆门的上侧边枢接于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侧边的上部之间。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一,将传统的锥形匀堆槽改为平底匀堆槽,将传统的底部出茶方式改为侧边出茶方式,使茶叶混合更加均匀;二,将传统的人工辅助开堆改为自动开堆,提高生产效率和卫生程度,并在开堆门内设置搅拌机构进一步使茶叶混合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具有自动开堆装置的茶叶匀堆槽,参照图1和图2,包括固定的前侧板1和后侧板2、设于前侧板1和后侧板2底部之间的输送带式底板5、固定于输送带式底板5上的推茶板3,该底板5、前侧板1、后侧板2及推茶板3围成一茶叶匀堆空间,该前侧板1和后侧板2的一侧之间形成出茶口10,该出茶口10设有开堆门4,该开堆门4的上侧边枢接于前侧板1和后侧板2侧边的上部之间。
参照图1和图2,该开堆门4连接有可使其翻转而使该出茶口10打开的气缸41、42,该开堆门4内侧设有一与该开堆门4平行的横向转轴6,并设有驱动该横向转轴6转动的电机,图中未示出该电机,该横向转轴6上设与其垂直的径向搅拌棒61。
参照图1和图2,当匀堆槽中布满茶叶后,输送带式底板15带动推茶板13向右移动,将茶叶向出茶口10推送,在开堆门4开启的同时,横向转轴6带动搅拌棒61一同转动,将茶叶推向出茶口10。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安溪八马茶业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安溪八马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94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贴膜机除屑装置
- 下一篇:形成等离子显示屏黑色障壁层的方法及其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