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心肺复苏急救胸外按压指导仪在审
申请号: | 200920179271.2 | 申请日: | 2010-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321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蒋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克平 |
主分类号: | A61H31/02 | 分类号: | A61H31/02;G09B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76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苏 急救 按压 指导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电子技术领域,是一种涉及人类对心跳骤停猝死者进行心肺复苏急救胸外按压时现场提供技术指导的装置,在平时作心肺复苏急救胸外按压技能训练用。
背景技术
2006年,由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牵头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研究结果提示,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的总人数约为54.14万人,其中90%发生在院外,而我国院外心脏骤停生存率不到1%。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院长高润霖分析,如有效及时的抢救,院外心跳骤停的抢救成活率可上升到了30%。面对这些数字,专家给出的答复是:如果能在全社会普及急救知识,能在第1分钟对“猝死者”进行心肺复苏,那么有99%的人是可以生存下来的。但严重的是,有很大一部分人还未意识到:对心跳呼吸骤停者有效的院外现场急救,是医院内治疗的重要基础,将为进一步救治赢得宝贵的时间,甚至决定了他生命的去留。
奥运的来临,正好为中国卫生应急能力的提升,特别是院外急救带来了一个契机:在奥运会前,我国作出了实现80∶1的承诺(即每80人中有1人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为此,中国红十字会等单位对我国的10万余名志愿者进行了培训,同时还在全国各省开展了一系列培训。不难发现,很多发达国家的公共卫生急救水平的发展已高度成熟。比如美国、新加坡等国家,每5个人中就有1个人具备基本急救技能。以美国洛杉矶市为例,其充分利用医院资源,聚集专业的师资力量,对警察、消防员,大学生等人群进行培训。甚至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将心肺复苏培训课程纳入儿童的学校教育中。对于学员来说,尽管培养层次、深度不同,但培训后所掌握的基本技能是相同的。对于一些普通公民,培训时间可能只有12小时,消防人员的培训时间可能是72小时或是2周,但面向救护员的培训则需要一年或更长时间(以上摘自:中国医师报2008年8月22日发表的“奥运考验中国院外急救”文章片段)。
从以上文章数据提示两组惊人的数字:一组是,每年心源性猝死的总人数为54万多人,其中90%发生在院外,而我国院外心脏骤停生存率不到1%。如能有效及时的抢救,抢救成活率可上升到了30%,这是一个一年中多挽救大于15万生命的天大的大事;另一组是,如果要使中国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水平上赶超国际先进,就要有大于5分之一的中国人众具备基本急救知识和技能,3亿人每年的技能培训要耗资千亿人民币。常规的技能培训只能在价格上万元的模拟人上进行,民众得不到培训的普及,特别,施救技能培训中最难控制的是对被救人胸外按压的压深,施救人在模拟人上培训的技术与对被救人实体抢救有很大差异,同时施救人的体力在不同情况下也有很大差异,所以现有的急救技能水平,导致大多数心肺复苏抢救中,被救人胸骨骨折、内脏损伤和欠压等等原因造成抢救的无效。
为了能挽救众多的宝贵生命,能使心肺复苏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更容易、更有效的为大众接受,同时又不必花巨资和长时间培训的负担,社会急需一种人类对心跳骤停猝死者进行心肺复苏急救时能现场提供技术指导的装置:心肺复苏急救胸外按压指导仪。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培训与实体抢救有很大差异的缺点和心肺复苏急救技能的普及培训必须花巨资和长时间培训的重大弊病,而提出一种操作简单有效、能急救现场提供技术指导、没有培训周期、一听一看能懂、价廉能受大众接受的“心肺复苏急救胸外按压指导仪”。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心肺复苏急救胸外按压指导仪,是一个控制盒由导线连接一个微重力传感器和一个模拟训练体组成。它包括一个控制中心,在控制中心上连接有为其供电的电源管理电池组,用于压深显示器和语音广播扬声器的工作,其特证在于,所述的控制中心上连接有微重力传感器,在施救人对被救人胸外按压抢救时,利用微重力传感器采集重力、速度的信号,根据微重力传感器装置发出的信号输入到控制中心,经过控制中心的重力、速度、位移的运算、处理后输出,其中处理后的控制信号输入到显示处理器,经由显示处理器显示在发光管上;同时处理后的控制信号输入到语 音处理器,经由语音处理器经功率放大由扬声器播出提示语音。
在上述的心肺复苏急救胸外按压指导仪中,所述的提示语音频率为每分钟100次,每隔30次有两次吹气的提示音,根据语音频率进行按压就达到“国际心肺复苏2005指南”所规定:分钟100次按压频率和30∶2的按压通气比,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克平,未经蒋克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92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