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178855.8 | 申请日: | 2009-09-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496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 发明(设计)人: | 田永成;颜专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台捷电子有限公司;台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2/16 | 分类号: | H01R12/16;H01R13/73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6021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锁板件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一般安装在电路板上,供对接插头插接,以实现设备之间的信号传输,为保证电连接器与电路板之间的固定效果,现有较多连接器都增设有将电连接器固定在电路板上的金属锁板件,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第201174478号揭示的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包覆于绝缘本体前端的金属遮蔽壳体、锁板件及铆钉。锁板件包括第一水平部、第二水平部、连接第一水平部与第二水平部的直立连接部及自第二水平部向下弯折延伸的焊接脚,铆钉包括平板状定位部及自定位部凸伸的圆筒套接部,第一水平部设有第一固定孔,绝缘本体设有第二固定孔,遮蔽壳体设有第三固定孔,第一、第二、第三固定孔相互对齐。
该电连接器组装时,铆钉套接部先后穿第一、第二、第三固定孔后,第一水平部被夹持于绝缘本体与铆钉定位部之间,然而,铆钉套接部在铆合在遮蔽壳体上过程中,由于铆钉没有外界的固定,遮蔽壳体、绝缘本体及铆钉之间较容易松动,配合不紧凑,以致该电连接器组装完配后,电连接器的整体结构强度较低。
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电连接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善结构强度的电连接器。
为达成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用以安装于电路板上,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铆钉、用以将电连接器固定于电路板上的金属锁板件及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遮蔽壳体,所述铆钉包括定位部及自定位部凸伸的套接部,所述锁板件包括固定于定位部与绝缘本体之间的第一水平部、第二水平部、连接第一水平部与第二水平部的连接部及自第二水平部延伸的用以固定在电路板上的固定脚,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第一固定孔,遮蔽壳体设有与第一固定孔相对齐的第二固定孔,所述套接部穿过第一、第二固定孔而被铆合在遮蔽壳体上,所述第二水平部开设有与定位部相对齐的方便治具穿过后再抵压在定位部上的通孔。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由于第二水平部设置有供治具穿过的通孔,使得铆钉在铆合过程中,锁板件、铆钉及绝缘本体三者紧密定位在一起,保证了组装后的电连接器的整体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图1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3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5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6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中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7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中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电连接器100为一种D-SUB插座连接器,其用以固定在电路板(未图示)上供对接插头(未图示)插接,该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收容于绝缘本体1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铆钉3、用以将电连接器100固定于电路板上的金属锁板件4及包覆绝缘本体1的金属遮蔽壳体5。
绝缘本体1包括基部10及自基部10中间向上凸伸的“D”形对接部12,基部10两端向外侧凸伸有平板部101及向下凸伸的支撑在电路板上的支撑部102,对接部12开设有收容对接插头的若干收容孔121,基部10开设有与收容孔121连通的端子收容槽(未标示),用以固定导电端子2。两平板部101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固定孔103,两平板部101下表面分别设有向外侧延伸至其端面的一对凸肋104,两凸肋104之间形成与第一固定孔103贯通的凹槽105,凹槽105沿平板部101凸伸方向延伸至外界。
导电端子2包括固定于端子收容槽内的固持部21、自固持部21向前凸伸入收容孔121内的接触部22及自固持部21向下延伸出绝缘本体1的焊接至电路板上的焊接部23。
遮蔽壳体5是由金属板冲压而成,其包括遮覆于绝缘本体1平板部101表面的基板51、自基板51向前延伸的框体部52,基板5上冲设有与绝缘本体1的第一固定孔103相对齐的第二固定孔513,框体部52环绕包覆于对接部12周围。
铆钉3包括定位部31及自定位部31向上凸伸的圆筒状套接部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台捷电子有限公司;台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台捷电子有限公司;台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88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