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常压管状微孔陶瓷滤芯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78839.9 | 申请日: | 2009-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929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黄瑞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瑞中 |
主分类号: | B01D24/16 | 分类号: | B01D24/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2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常压 管状 微孔 陶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常压净水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内常压管状微孔陶瓷滤芯。
背景技术
水处理行业中用于过滤水的微孔陶瓷,特别是以硅藻土为主要原料的微孔陶瓷,是一种脆性材料,其承受压应力的能力较强,而承受拉应力的能力却很弱。所以,对于这种管状微孔陶瓷,一般将其外侧表面作为入水表面,而将其内侧表面作为出水表面,即:过滤时水流从管状微孔陶瓷的外侧表面流入微孔陶瓷,再从管状微孔陶瓷的内侧表面流出微孔陶瓷,过滤过程中管状微孔陶瓷只承受压应力,不承受拉应力,以便管状微孔陶瓷能够应用在水源压力较大的场合。如果将管状微孔陶瓷的外侧表面作为出水表面,而将其内侧表面作为入水表面,并且使其还能够应用在水源压力较大的场合,则通常需要采取加强措施,例如,在管状微孔陶瓷的外侧表面绑扎绳索,以增强管状微孔陶瓷承受内部压力的能力。对于这种需要绑扎绳索的结构显然是要增加成本的。
对于承受外压的管状微孔陶瓷结构,需要在管状微孔陶瓷的外部设置完整的壳体,且管状微孔陶瓷的内部空间基本上不能利用。虽然在一些产品中,将活性炭填充到管状微孔陶瓷的内部,使其内部的空间得到有效利用。然而,这种结构存在很大的问题:经管状微孔陶瓷过滤的水,已经将水中的细菌去除得比较彻底,这些水又进入管状微孔陶瓷内部的活性炭中,而活性炭是十分容易孳生细菌的材料,从而导致出水的微生物指标不合格;此外,滤芯的初期出水可能还会伴随活性炭粉末,从而导致初期出水的浑浊度不合格。
虽然管状微孔陶瓷承受内部压力的能力较弱,但这并不等于管状微孔陶瓷不能承受任何微小的内部压力。在常压净水器上将管状微孔陶瓷设计成承受内压结构的可能性应该是存在的。但由于受上述传统观念的影响,目前,几乎所有的常压净水器(包括台式净水器、立式净水器、壁挂式净水器和饮水机专用净水器)中使用的单面过滤管状微孔陶瓷几乎都设计成承受外压的结构,即:过滤时,水流从管状微孔陶瓷的外侧表面流入微孔陶瓷,再从管状微孔陶瓷的内侧表面流出微孔陶瓷。
将管状微孔陶瓷设计成外压式结构的理由还在于:外压式结构的管状微孔陶瓷组件的堵塞面是管状微孔陶瓷的外侧表面,而对管状微孔陶瓷外侧表面进行清洗或刮洗则是比较方便的。
此外,相对于中空纤维滤芯,微孔陶瓷滤芯的过滤面积要小得多,所以微孔陶瓷滤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经常清洗或刮洗微孔陶瓷,这给微孔陶瓷的推广应用造成很大的限制。
综上,结合能够延缓微孔陶瓷堵塞的技术,将管状微孔陶瓷设计成内压式结构,并将其应用在常压净水器上,应该是一个有意义的技术突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内常压管状微孔陶瓷滤芯,该内常压管状微孔陶瓷滤芯应用在常压式净水器上。所述的常压式净水器包括饮水机专用净水器、台式常压净水器、立式常压净水器和壁挂式常压净水器;所述的常压是指不大于800毫米水柱的压力。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内常压管状微孔陶瓷滤芯,包括壳体和粉末状水处理材料,壳体上设有进水口,壳体内的中下部设有粉末状水处理材料;所述壳体包括上盖、单面过滤管状微孔陶瓷和本体,单面过滤管状微孔陶瓷的上端部与上盖密封联接,单面过滤管状微孔陶瓷的下端部与本体的上端部密封联接,单面过滤管状微孔陶瓷的内侧表面是所述滤芯的入水表面,单面过滤管状微孔陶瓷的外侧表面是所述滤芯的出水表面。
所述进水口可以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部,也可以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或中部。
对于进水口设置在壳体顶部的情况:
壳体内的中心设有能够使原水直通壳体内底部的进水管。
进一步的技术措施是:所述上盖的中部设有向下延伸的短管,该短管的内侧表面与所述进水管的外侧表面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
进一步的技术措施是:所述进水管的上端设有进水接管,进水接管与进水管通过螺纹联接,进水接管下部的外侧设有径向延伸的上环板,在上环板的下表面与所述上盖的上表面之间设有上密封圈;所述进水管的底部内设有能够防止原水向下泄漏的底板,在紧靠该底板的上方侧壁处设有通水孔,在该通水孔下方的管壁外侧设有径向延伸的下环板,在下环板的上表面与所述本体的底的下表面之间设有下密封圈。进水接管与进水管拧紧后,能够压缩上密封圈和下密封圈,同时实现进水接管和上盖之间的密封以及进水管的底部和本体下表面之间的密封。
对于进水口设置在壳体底部的情况:
本体底部的下方设有进水接管,该进水接管的下端口就是进水口,该进水接管可以和本体成为一体式零件,也可以单独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瑞中,未经黄瑞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88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砂滤池的滤速控制装置
- 下一篇:纤维束过滤器的滤元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