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铁路货车及其底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78195.3 | 申请日: | 200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844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岳凌汉;张俊林;程伟;贺茂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3/00 | 分类号: | B61D3/00;B61D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魏晓波;薛晨光 |
地址: | 161002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路 货车 及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货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铁路货车的底门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底门装置的铁路货车。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于各种用于运装散装货物的铁路货车需求日益增大。
在用于运装散装货物的铁路货车的底面上通常开设有底门,散装货物可以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由底门自动卸出,从而无需人工卸料,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提高了铁路货车的卸料效率。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一种典型的铁路货车底门装置在关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底门装置在开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典型运装散装货物车的铁路货车底门装置一般包括大体呈长方体的两扇门板,并采用四连杆或者五连杆自锁机构实现开关操作,开门时两扇门板向外打开(文中的内、外是以散装货物车车箱为基准,以下类同)。第一底门11与车体铰接于A1点,且第二底门12与车体铰接于B1点,第一连杆13与第一底门11铰接于C1点;第二连杆14的一端与第二底门12铰接于D1点,其另一端与第一连杆13铰接于E1点,驱动元件15与第一连杆13铰接于F1点。当需要将底门打开时,驱动元件15作用于铰接点F1,以驱动第一连杆13绕铰接点C1转动,从而推动第二连杆14绕铰接点D1转动,克服铰接点C1、D1、E1形成的死点,当第二连杆14绕过死点后,第一底门11和第二底门12即可打开。以相反的操作进行以上步骤即可实现关门操作。
具有长方体门板的底门虽然加工较为方便,但是,当底门打开时,门板向下运动,会占用较大的底部空间,增加了设计难度;同时,该种形式的底门受力不均匀,使得连杆自锁机构在运输过程中需要承受较大的交变载荷,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会由于机构承受载荷过大而产生底门的意外开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并且,由于底门在开启时会产生载荷突变,底门打开后矿石倾泻而出,难以控制,安全性无法保证,且对底门装置的冲击较大,降低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因此,如何降低底门打开时的冲击作用,提高底门装置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同时减小底门与车体之间的空间,降低设计难度,就成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须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铁路货车的底门装置,其开门时的冲击作用较小,从而提高了底门装置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同时,其与车体之间的空间较小,降低了设计难度;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底门装置的铁路货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铁路货车的底门装置,包括对称设置并分别与车体铰接的第一底门和第二底门,以及推动两底门打开和闭合的驱动机构;两所述底门的横截面为下凹的弧形。
优选地,所述弧形为圆弧形,且所述圆弧形的圆心分别为各所述底门与所述车体的铰接点。
优选地,所述弧形为渐开线,且所述渐开线沿所述底门打开方向的曲线半径逐渐减小。
优选地,所述渐开线的基圆圆心分别为各所述底门与所述车体的铰接点。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动力部件,所述动力部件的一端铰接有第一杆;所述第一杆的中段铰接于所述车体,且其一端铰接有第二杆,另一端铰接有第三杆;所述第二杆和所述第三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底门和第二底门铰接。
优选地,所述动力部件为气缸,且所述气缸的缸杆与所述第一杆铰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运装散装货物的铁路货车,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底门装置。
优选地,具体为矿石车。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底门装置,用于铁路货车,包括对称设置、并分别与车体铰接的第一底门和第二底门,以及推动两底门打开和闭合的驱动机构;两所述底门的横截面为下凹的弧形。当底门装置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打开时,两底门分别绕各自与车体的铰接点大体沿弧形轮廓向外旋转,相应地,当底门装置关闭时,两底门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绕各自与车体的铰接点大体沿弧形轮廓向内关合。
这样,开门时,底门仅需绕其与车体的铰接点旋转,其运动过程中的最低位置不超过底门关闭时的最低位置,使得底门在开启过程中不会侵入铁路货车的下部界限,从而可以使得底门与车体之间的距离减小,降低设计难度。同时,底门在打开的过程中需要克服货物作用在门板上的摩擦力,而弧形门板在打开过程中始终承受货物的正压力,则二者之间始终具有摩擦力,对开门时的动作产生缓冲作用,从而降低了开门时货物对底门装置的冲击,提高了底门装置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同时,提高了底门最低点距离轨面的该度,从而增大了车辆的容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81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