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的电动剃须刀外刀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77253.0 | 申请日: | 2009-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14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游图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游图明 |
主分类号: | B26B19/04 | 分类号: | B26B19/04;B26B19/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电动剃须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剃须刀结构,具体地说是指一种改进的左右摆动式电动剃须刀的外刀。
背景技术
电动剃须刀的基本原理是在一网罩下方设置左右摆动或旋转的刀片组,当网罩贴在皮肤上时,毛发由网罩的通孔伸入,被刀片切断。该网罩也称为外刀,相应地网罩下方的刀片组称为内刀。
中国专利200720008255.8号公开了“一种往复式电动剃须刀的外刀结构”,该外刀由薄板弯折而呈长条形,横向分布在剃须刀头部,具有顶面和侧面,顶面包括两端加强部和中间厚度被减薄的刀刃部,在顶面的刀刃部上开有若干长槽孔形成刀刃。此种结构主要是利用侧面和顶面两端的加强部起支撑作用,而利用中间厚度减薄的部分开槽形成刀刃,其缺点是中间厚度减薄的部分较难加工,加工工艺生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的电动剃须刀外刀,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同类电动剃须刀的外刀较难加工、加工工艺成本较高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改进的电动剃须刀外刀,包括一主体,该主体由薄板弯折而成,具有顶面和前、后两个侧面,顶面排列有多个刀孔,各刀孔的侧缘形成刀刃,所述顶面为向上凸起的曲面,该顶面的厚度小于所述前、后两个侧面的厚度,该顶面的前、后两侧边相对于所述前、后两个侧面向内错开,在连接处分别形成阶梯加强面。
前述改进的电动剃须刀外刀,其阶梯加强面与所述顶面和前侧面或后侧面圆滑过渡连接。
前述改进的电动剃须刀外刀,其顶面设有左右走向的凹槽,该凹槽的前、后两侧形成两个长条形的刀孔分布区,所述刀孔分布于刀孔分布区。
所述各刀孔分布区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冲压形成的加强筋。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顶面厚度一致,容易加工;虽然顶面的厚度小于前、后两侧面,但顶面的结构及其与前、后两侧面的连接结构使该顶面具有较大的强度;冲压形成的加强筋可起到进一步的加强支撑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改进的电动剃须刀外刀,参照图1和图2,包括一主体10,该主体10由薄板弯折而成,具有顶面1和前侧面2、后侧面3。所述顶面1为向上凸起的曲面,可以是半圆柱面形,也可以是半椭圆柱形面或其它圆滑的曲面,该顶面1的厚度小于所述前侧面2、后侧面3的厚度,该顶面的前、后两侧边相对于所述前侧面2、后侧面3向内错开,在连接处分别形成阶梯加强面51、52。该阶梯加强面51、52与所述顶面1和前侧面2、后侧面3圆滑过渡连接。
参照图1,所述顶面1设有左右走向的凹槽11,该凹槽11的前、后两侧形成两个长条形的刀孔分布区12、13,各刀孔分布区12、13分布有刀孔14,各刀孔14的侧缘形成刀刃。各刀孔分布区12、13的两端分别设有冲压形成的加强筋41和43、42和44。
在加工上述电动剃须刀外刀时,先将厚度一致的薄板弯曲成形,使顶面1相对于前侧面2、后侧面3向内错开,形成阶梯加强面51、52,从该外刀的内部看,该顶面1相对于前侧面2、后侧面3是向内凸起的;然后再对该顶面1的内侧面进行磨削,使其厚度变小。这种加工方式非常容易进行。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游图明,未经游图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72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从重芳烃中分离提纯连三甲苯和茚满的方法
- 下一篇:通用安全护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