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500kV四分裂输电线路小转角直线塔用L串悬垂联板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76885.5 | 申请日: | 2009-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498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梁明;陈赤;李玉兵;熊维持;吉青;刘彬;秦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电力金具总厂;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H02G7/05 | 分类号: | H02G7/05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1200 | 代理人: | 舒启龙;卓仲阳 |
地址: | 610023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500 kv 分裂 输电 线路 转角 直线 悬垂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电力金具,特别涉及一种500kV四分裂输电线路小转角直线塔用L串悬垂联板。
背景技术
目前,直线带小转角杆塔已广泛地应用于国内常规500kV送电线路工程中,在方便线路设计和降低工程造价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对于线带小转角杆塔,耐张转角塔存在以下缺点:绝缘子耗量大、跳线安装复杂,且跳线引流板接头处易发生故障,增大了工程安装费用和检修工作量,保护金具多,每基塔需安装重锤、跳线间隔棒,钢材基础用量大,使得线路的本体费用随之加大。另一方面,耐张塔是线路绝缘、防雷的一个薄弱环节,不少闪络事故频发在耐张塔上,耐张塔的增多还给线路的安全运行带来了一定隐患。因此,针对我国特高压线路的特点,设计一种带较小转角的直线塔将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这将使我国特高压送电线路,在技术上更先进,经济上更合理。
L串用悬垂联板是小转角直线塔用L型悬垂串中的重要部件,主要承受垂直方向导线的重量、覆冰重量及水平方向的风力。导线通过悬垂线夹与联板相连接,由联板保证其分裂数及间距。现有的小转角直线塔用L型悬垂串中的联板采用的是分体式联板,上下联板采用一串或两串金具相连,当架线完毕导线受力后,导线分裂形状变化,导致每根子导线分裂间距不一致,子导线未处于正圆形的周边,出现了导线与联板相碰撞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500kV四分裂输电线路小转角直线塔用L串悬垂联板,旨在有效控制导线挂点处导线分裂园形状,解决导线与联板相碰的问题。
本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500kV四分裂输电线路小转角直线塔用L串悬垂联板,板体上开有用作导线连接的四个线夹安装孔,该四个线头安装孔位于同一圆周上,并均匀设置;板体上位于四个线夹安装孔所在圆的外侧开有两个L型绝缘子串连接孔,且该两连接孔与四个线夹安装孔所在圆的圆心的距离相等。
上述板体上还开有施工用孔,该施工用孔位于所述四个线夹安装孔所在圆的外侧,且与两个连接孔的距离相等。
当采用L型绝缘子串时,两串分别与联板的两连接孔相连接,且两串的延长线交点与导线作用点相重合,这将产生一附加力矩,并使L型绝缘子串的联板发生倾斜,为了平衡联板,须将L型串在联板上的挂点整体平移,以抵消联板所受的不平衡力矩,保证在年平均气温条件下基本不发生倾斜。另外,线夹有一定的倾斜角,在设计联板时着重考虑了线夹的碰撞问题。另外,在联板上还设有四个线夹安装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和特点:
本新型提供了一种500kV四分裂输电线路小转角直线塔用L串悬垂联板,联板为整体式,型式稳定性好,金具零件少,结构简单。可有效控制导线挂点处导线分裂圆形状,防止导线与联板相碰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本新型为一种500kV四分裂输电线路小转角直线塔用L串悬垂联板,L型绝缘子串两侧分别与联板的两连接孔1、2相连接,两串的延长线交点与导线作用点相重合,以抵消联板所受的不平衡力矩;板体上有四个线夹安装孔3、4、5、6,四个线夹安装孔位于同一圆周上,并均匀设置,以满足输电线路的间距要求;板体上位于四个线夹安装孔所在圆的外侧开有两个L型绝缘子串连接孔1、2,且该两连接孔1、2与四个线夹安装孔所在圆的圆心的距离相等。
板体上还开有施工用孔7,该施工用孔7位于所述四个线夹安装孔所在圆的外侧,且与两个联接孔1、2的距离相等。
图1示出板体形状的一个实例。在满足板体连接用孔处抗拉强度的前提下,将其它部位挖空或去除以达到减重效果。板体形状不局限于图1所示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电力金具总厂;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未经成都电力金具总厂;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68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