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正反转控制装置的单相电动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176725.0 | 申请日: | 2009-09-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091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 发明(设计)人: | 邹益平;刘敬东;荣勇;刘碧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益平;刘敬东;荣勇;刘碧秋 | 
| 主分类号: | H02P1/42 | 分类号: | H02P1/42 |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信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51100 | 代理人: | 濮家蔚 | 
| 地址: | 6148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反转 控制 装置 单相 电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实现正/反旋转换向的电动机。
背景技术
单相电动机通常只能作单向旋转,若要使其能进行正/反旋转方向的转换,一般只能调换电动机中绕组的接线方式。如果经常需要电动机以不同方向旋转工作,则每次都需改变接线方式将非常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将提供一种可以方便地实现正/反旋转换向的电动机。
本实用新型能实现正/反旋转换向的是一种带正反转控制装置的单相电动机,其结构是在电动机外设置有经线路连接的线路板和换向开关。其中线路板中至少实现设有分别与电动机主绕组首尾端连接的接点和分别与电动机副绕组首尾端连接的接点;换向开关中除用于使电动机处于停止状态的空置档位外,在电源输入/输出侧间至少设有三组相对应的连接触点,其中一组对应的输入/输出侧连接触点为常闭连接触点,并同时还与第一换向输出连接触点也常闭连接;线路板上主绕组的两个接点分别与换向开关中的第一和第二两换向输出连接触点连接,线路板上副绕组的两个接点分别与换向开关中的第一和第二两换向输入连接触点连接;其中该常闭输入连接触点和第二换向输出连接触点分别直接与外电源的连接。
根据不同电动机和/或实际使用需要,上述结构中所说的常闭连接触点与第一换向输出连接触点间的常闭连接,可以采用直接以线桥连线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设置在线路板上的电动机热保护器接点实现。
本实用新型上述结构的电动机,通过该换向开关在不同连接触点间的转换,就可以方便、快速地改变电动机中主绕组/副绕组接线方式,从而实现其正/反旋转方向的转换。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替换或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带正反转控制装置的单相电动机的一种外观状态示意图。
图2是图1电动机的左视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带正反转控制装置的单相电动机的一种线路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带正反转控制装置的单相电动机的另一种线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是本实用新型带正反转控制装置的单相电动机的一种外部结构状态,在电动机1外设置有经线路连接的线路板3和换向开关2,换向开关2直接与外电源连接,再通过线路板3与电动机1中的主/副绕组连接。
图3是一种可用于设有热保护器的单相电动机1的接线方式。线路板3中至少设有分别与电动机1主绕组首尾端连接的接点U1和U2,以及分别与电动机副绕组首尾端连接的接点V1和Z2。换向开关2中除供电动机处于非工作状态的空置档位外,在电源输入/输出侧间至少设有三组相对应的连接触点:一组对应的输入/输出侧连接触点1/L1和2/T1为常闭连接触点,其中常闭连接触点2/T1与第一换向输出连接触点4/T2间通过设置在线路板3上的电动机热保护器接点V2和Z1也实现常闭连接;线路板3上主绕组的两个接点U1和U2,分别与换向开关2中的第一和第二两换向输出连接触点4/T2、6/T3连接;线路板3上副绕组的两个接点V1和Z2,分别与换向开关2中的第一和第二两换向输入连接触点3/L2和5/L3连接;上述的常闭输入连接触点1/L1和第二换向输出连接触点6/T3则分别直接与外电源的连接。
图4是一种可用于不带热保护器电动机1的接线方式,与图3的差别仅在于其中该常闭连接触点2/T1与第一换向输出连接触点4/T2间是通过线桥直接连接实现常闭的。
在图3和图4中,换向开关2中电源输入侧的第一、第二两换向输入连接触点3/L2和5/L3,与相对应的第一、第二两换向输出连接触点4/T2和6/T3间的实线连接状态,为电动机1的一种旋转方向;使换向开关2的连接状态转换为图中该相关连接触点间以虚线状态连接时,即改变了线路板3上电动机1中主/副绕组的首/尾连接方向,电动机1即以相反方向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益平;刘敬东;荣勇;刘碧秋,未经邹益平;刘敬东;荣勇;刘碧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67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牛皮糖传送装置
- 下一篇:聚光式太阳能电热发生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