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顺行鼻胆引流管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75961.0 | 申请日: | 2009-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98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路夷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路夷平;封国生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A61M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41 北京市丰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顺行鼻胆 引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中的一种引流管,尤其涉及一种顺行鼻胆引流管。
背景技术
目前,胆总管引流的装置有胆道引流支架、胆道内置引流管、应用十二指肠镜逆鼻胆引流管,各有其优势和不足。胆道引流支架可以保证胆道术后胆汁引流通畅,残余小结石、凝血块可自行排出,支架固定好,可保证较长时间的胆汁引流,但放置胆道支架需要特殊设备,且内置支架价格昂贵限制了作为常规术式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胆道内置引流管可以很好的起到了胆道内引流作用,胆总管一期缝合,但放置的支架管靠术后自然脱落,对脱落时间无法主动控制,也无法避免术后早期脱落,对术后胆汁的引流量和胆道压力也无法准确观察;逆行鼻胆引流管在术前借助十二指肠镜逆行放置鼻胆引流管至胆总管处,再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此方法术前经鼻胆管引流减黄,术中鼻胆管指导手术探查,术后可引流胆汁、减轻术后胆道压力,胆道一期缝合,并可经鼻胆管造影检查了解胆总管情况,但术前经十二指肠镜放置的鼻胆管引流管因受十二指肠镜身的限制,引流管口径最大仅为2mm,难以引流残留的结石残渣和凝血块,可造成引流管的堵塞引流不畅,同时手术需两次完成也增加了手术的费用,术前鼻胆管引流需内镜医生完成,在许多医院受内镜医生技术的限制而无法开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顺行鼻胆引流管,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顺行鼻胆引流管,包括管体和螺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还包括环线、插入管和标示线;所述环线与插入管固定连接;所述插入管位于管体前端;所述螺旋管位于管体尾端;所述管体的管壁上设有标示线。
管体的管壁上所设的标记线,在放射线下可显影,便于病人手术后放射线定位引流管的位置。
所述管体为直形空管,管内径4-5毫米,长120-130厘米。引流管的管体内径为4-5毫米,管径太粗不易通过胆总管下端,管径太细有可能被术后存在的泥沙样结石或凝血块堵塞。
引流管末端呈螺旋状,所述螺旋管上设有侧孔,所述螺旋段长2-3厘米,螺旋直径1-2厘米,利于固定引流管末端于胆管内,以避免术后引流管末端排入十二指肠,引流失败。完成引流后引流管的螺旋末端可在外力作用下拉直通过奥狄氏括约肌经口拔出;螺旋管管壁上设有侧孔利于引流。
所述插入管为实心管,长度20-30厘米;所述插入管前端为锥形。引流管前端设计为光滑实性结构,具有一定韧性,易于镜下抓持通过胆总管末端进入十二指肠,经鼻引出后剪去该插入管可外接引流。
所述环线设在插入管最前端;所述环线直径4-5毫米;引流管最前端线环利于胃镜活检钳抓持牵引。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顺行鼻胆引流管,由于顺行插入,引流管末端留置在胆总管中,引流管经十二指肠、经口引出,引流管的管体内径可达到4-5毫米;可以使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在一次手术中完成,使胆总管内胆汁、结石残渣和凝血块顺畅引流,减轻术后胆道压力,有效控制引流情况,保证胆总管一期缝合的安全性;减轻了患者病痛,降低了治疗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顺行鼻胆引流管,包括环线1、插入管2、管体3、螺旋管4和标示线5。
所述环线1与插入管2固定连接;所述插入管2位于管体3前端;所述螺旋管4位于管体3尾端;所述管体3的管壁上设有标示线5。
鼻胆引流管选用硅胶材质,前端插入管设计为实心锥形易于通过奥迪氏括约肌,最前端环线设计易于胃镜取物钳抓持;尾端螺旋管设计易于引流时保留在胆总管不易脱出和拔除时方便拔除;4-5毫米的直径既可以通过奥迪氏括约肌又能充分引流,并可接负压和冲洗,保障了胆道的一期缝合的愈合。
腹腔镜下完成胆囊切除和胆总管切开取石后,胆道镜检查无结石残留,将设计的鼻胆管顺行插入胆总管远端并通过奥狄氏括约肌进入十二指肠;通过胃镜进入十二指肠寻找已进入十二指肠的鼻胆管,用取物钳抓持鼻胆管头端环线1将鼻胆管经鼻引出体外,鼻胆管螺旋形引流管末端留置于胆总管内完成引流;腹腔镜下用3-4个可吸收缝线缝合胆总管完成胆总管一期缝合,经鼻胆管术中胆道造影再次证实有无结石残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路夷平;封国生,未经路夷平;封国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59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