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捕鼠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175825.1 | 申请日: | 2009-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095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 发明(设计)人: | 项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鸿源隆盛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M23/04 | 分类号: | A01M23/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石景山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捕鼠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捕鼠器。
背景技术:
老鼠是和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动物之一,是从人类开始定居务农有了家,老鼠就依附人类为生,时时处处危害人类。它的种类多,数量大,适应性强,得以在人人喊打的情况下从古生存至今,成为人类不请自来,不受欢迎的客人。鼠类可以直接把疾病传播给人类或通过体外寄生虫间传播给人畜。鼠可传播高达35种以上疾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班疹伤寒等。历史上被鼠类传播疾病夺走的生命据专家估计超过历史上所有战争死亡人数的总和。
在我国现有的各种鼠类数量是人口数量的4倍,如此庞大的群体无论从传播疾病、危害经济,还是无处不在的破坏程度上,都在警示着我们必须坚决置鼠于死地而后快。人们为了抓捕老鼠也采取了好多的办法,特别是通过捕鼠器来抓取老鼠是人们目前唯一的渠道,但是现有的捕鼠器一次只能抓一只老鼠,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捕鼠器,它采用纯机械原理,不使用任何有毒有害物质作为诱饵或捕杀剂,完全采用常规食物诱饵及纯机械原理灭鼠。并且在捕杀过程中诱饵不会与鼠接触,避免了诱饵的浪费及续加的麻烦。省时省力使用简单,既节约了能源又降低了使用成本,且一次性可以抓取较多的老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是由平衡板1、诱饵筒2、诱饵筒3、存鼠盒4组成;平衡板1设置在捕鼠器的进口5处,诱饵筒2设置在平衡板1右端的上方,诱饵筒3设置在捕鼠器的右侧顶端,存鼠盒4设置在平衡板1的右侧。
所述的平衡板1的右端背面设置有一小块配重装置6,使老鼠更更容易掉入捕鼠器内。
所述的诱饵筒2、诱饵筒3的筒体9采用网状形,使老鼠接触不到筒内的食物,避免了诱饵的浪费。
所述的存鼠盒4的盒身上方设置有一个活动挡板7,当老鼠掉件盒内时,活动挡板7则自动盖住整个盒面,盒面的一侧设置有一个挡扣8,可以固定活动挡板7,使其不向上运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无毒无害绿色环保,不使用任何有毒有害物质作为诱饵或捕杀剂,完全采用常规食物诱饵及纯机械原理灭鼠。并且在捕杀过程中诱饵不会与鼠接触,避免了诱饵的浪费及续加的麻烦。省时省力使用简单该产品为长效连续性,即在连续捕鼠的整个过程中不需人为参与,而且每捕获一只鼠后该产品都会自动地恢复为初始状态,免去重复人工调教的麻烦,节约能源安全可靠,,既节约了能源又降低了使用成本,且一次性可以抓取较多的老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平衡板1的后视图;
图3是实用新型存鼠盒4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诱饵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是由平衡板1、诱饵筒2、诱饵筒3、存鼠盒4组成;平衡板1设置在捕鼠器的进口5处,诱饵筒2设置在平衡板1右端的上方,诱饵筒3设置在捕鼠器的右侧顶端,存鼠盒4设置在平衡板1的右侧。
所述的平衡板1的右端背面设置有一小块配重装置6,使老鼠更更容易掉入捕鼠器内。
所述的诱饵筒2、诱饵筒3的筒体9采用网状形,使老鼠接触不到筒内的食物,避免了诱饵的浪费。
所述的存鼠盒4的盒身上方设置有一个活动挡板7,当老鼠掉件盒内时,活动挡板7则自动盖住整个盒面,盒面的一侧设置有一个挡扣8,可以固定活动挡板7,使其不向上运动。
本具体实施方式无毒无害绿色环保,不使用任何有毒有害物质作为诱饵或捕杀剂,完全采用常规食物诱饵及纯机械原理灭鼠。并且在捕杀过程中诱饵不会与鼠接触,避免了诱饵的浪费及续加的麻烦。省时省力使用简单该产品为长效连续性,即在连续捕鼠的整个过程中不需人为参与,而且每捕获一只鼠后该产品都会自动地恢复为初始状态,免去重复人工调教的麻烦,节约能源安全可靠,,既节约了能源又降低了使用成本,且一次性可以抓取较多的老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鸿源隆盛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鸿源隆盛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58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