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晶模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75774.2 | 申请日: | 2009-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892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庞震华;赵仁智;辛晓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2661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件,尤其涉及一种采用冷阴极灯管作为光源的液晶模组。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超薄模组及超薄电视领域中,液晶显示占据了主导地位,这种被动发光的显示方式要靠背光(back light)来实现,现有的背光实现方式主要为冷阴极灯管(CCFL)直下式、发光二极管(LED)直下式以及发光二极管侧光式。
冷阴极灯管直下式发光方式存在两个问题:1、考虑到光散均匀的问题,结构复杂。2、模组厚度大,一般都在50mm左右。
发光二极管直下式发光方式,则还有成本高,控制复杂的问题。
采用发光二极管侧光式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目前三星公司等都在致力于这种模组的开发。但是由于当前的发光二极管光源技术成本很高,发光二极管发热大,多灯控制需要复杂的电路支持,因此采用这种方案存在成本高,发热大,光源不连续,驱动复杂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低、驱动简单的超薄液晶模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模组包括液晶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提供光源的冷阴极灯管,引导冷阴极灯管光路的导光结构,以及置于导光结构上方的增光及扩散结构,所述冷阴极灯管置于导光结构的侧面。
优选的,所述冷阴极灯管至少为一根。
所述冷阴极灯管为直型或L型。
进一步的,所述导光结构为导光板以及置于导光板下方的反射片。
所述增光及扩散结构为置于导光板上方的增光膜及扩散片。
进一步的,所述冷阴极灯管的外侧光面置有反射膜片。
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模组,采用冷阴极灯管光源,具有技术比较成熟,光源连续、发热小、成本低以及驱动简单的特点,通过将冷阴极灯管置于导光结构的侧面,大大减少了模组的宽度,其厚度在10mm左右,适用于超薄模组以及超薄电视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液晶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液晶模组的冷阴极灯管外侧光面置有反射膜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模组包括液晶显示面板1,为液晶显示面板1提供光源的1根、2根或者多根直型或L型冷阴极灯管3,引导冷阴极灯管3光路的导光结构,以及置于导光结构上方的增光及扩散结构2,该增光及扩散结构2为置于导光结构的导光板4上方的增光膜及扩散片(图中未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点是将冷阴极灯管3置于导光结构的侧面。所述的导光结构由导光板4以及置于导光板4下方的反射片5组成,通过导光板4将光线导向垂直方向,而反射片5的作用在于将底面露出的光反射回导光板4中,提高光的使用效率。采用冷阴极灯管(CCFL)光源,具有技术比较成熟,光源连续、发热小、成本低以及驱动简单的特点,通过将冷阴极灯管置于导光结构的侧面,大大减少了模组的宽度,其厚度在10mm左右,适用于超薄模组以及超薄电视上。
如图2所示,为了提高导光结构侧面设置的冷阴极灯管超薄模组的亮度,在冷阴极灯管3的外侧光面置有反射膜片6,达到提高冷阴极灯管3光源亮度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57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