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射流器的防火止回阀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75601.0 | 申请日: | 2009-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873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晓强 |
主分类号: | F16K15/03 | 分类号: | F16K15/03;F16K17/3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焦烨鋆 |
地址: | 101105 北京市通州区永乐***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射流 防火 止回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排风装置,特别是涉及住宅建筑厨房和卫生间的带有射流器的防火止回阀。
背景技术
现有的楼房设有共用排风道,各层厨房、卫生间分别与共用排风道连接,为了防止共用排风道内的浊气回灌,每个厨房、卫生间与共用风道之间均设有止回阀,同时,为了防止其他楼层发生火灾时,共用排风道里的烟火倒灌入本户室,国家标准还要求在这个部位设置防火阀,当其他房间发生火灾时,自动关闭阀门,防止火灾蔓延。现有的带有射流器的防火止回阀有的结构比较复杂,有的关闭动作不灵敏。防火止回阀一般都是由止回阀片和防火阀体以及防火阀座构成,当其他楼层发生火灾时,止回阀片落下并封闭防火阀体,使得烟火不能蔓延并倒灌入本户内。但是目前的止回阀的后面的排风道内没有安装任何设备用于导流和射流,使得烟气不容易排出,烟气不多时,下面烟气顶出上面烟气的力量不够,使得烟气不易排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产生不同的气压,使得烟气喷射出阀体,避免烟气堆积和不易排出现象发生的带有射流器的防火止回阀。
本实用新型的带有射流器的防火止回阀,包括防火阀体、防火阀座和止回阀片,所述防火阀体固定在所述防火阀座内,所述止回阀片活动连接于所述防火阀体内,所述止回阀片翻转或落下连通或封闭所述防火阀座后方连接的排风道的通路,所述防火阀座后部与射流器连接,所述射流器头端与尾端夹角75°-175°,所述射流器头端为水平向与所述防火阀座后部连接,所述射流器的尾端为铅垂向,所述射流器尾端向上设有收口。
本实用新型的带有射流器的防火止回阀还可以是:
所述射流器中央开设有通孔,所述射流器上部孔的尺寸小于所述下部孔的尺寸,所述通孔尺寸为逐步减小。
所述射流器中央开设有通孔,所述射流器上部孔的尺寸小于所述下部孔的尺寸,所述通孔尺寸为逐步减小。
所述止回阀片通过弹性装置控制锁紧装置,所述弹性装置启动后,所述锁紧装置与止回阀片接触且使得所述止回阀片落下封闭所述防护阀座后方连接的排风道通路并将所述止回阀片锁紧在所述防火阀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带有射流器的防火止回阀,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其所述防火阀座后部与射流器连接,所述射流器头端与尾端轴线或中心线夹角75°-175°,所述射流器头端为水平向与所述防火阀座后部连接,所述射流器的尾端为铅垂向,所述射流器尾端向上设有收口。这样,由于有向上收口的射流器的作用,使得烟气在射流器的上端与烟气之间产生压力差,该压力差导致在射流器的上口产生负压,将烟气抽出射流器,保证烟气的排出。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带有射流器的防火止回阀侧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带有射流器的防火止回阀射流器和导流装置侧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带有射流器的防火止回阀射流器和导流装置主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带有射流器的防火止回阀射流器和导流装置俯视图。
图5本实用新型带有射流器的防火止回阀实施例防火阀片主视图。
图6本实用新型带有射流器的防火止回阀实施例防火阀片后视图。
图7本实用新型带有射流器的防火止回阀实施例防火阀片图5中A-A剖视图。
图8本实用新型带有射流器的防火止回阀实施例图7中D部放大图。
图9本实用新型带有射流器的防火止回阀另一实施例防火阀片未封闭排气道示意图。
图10本实用新型带有射流器的防火止回阀另一实施例防火阀片封闭排气道示意图。
图11本实用新型带有射流器的防火止回阀另一实施例防火阀片图9中B-B剖视图。
图12本实用新型带有射流器的防火止回阀另一实施例图11中E部放大图。
图号说明
1…防火阀座 2…防火阀体 3…止回阀片 4…射流器
5…热敏片 7…扭簧 8…插接边 9…转轴
10…连接片 11…光杆 12…滑道 13…固定片
14…重力棒 15…滑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图1至图12本实用新型的带有射流器的防火止回阀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晓强,未经张晓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56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