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氯离子测定仪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75422.7 | 申请日: | 2009-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70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晓明;陈思 |
主分类号: | G01N27/26 | 分类号: | G01N27/26;G01N27/333;G01N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孙宝利 |
地址: | 100085 河北省沧州市运***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氯离子 测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析仪器,尤指一种适用于水溶液(包括污水)、混凝土及其外加剂、砂、石子、土壤、水泥等其它物质中水溶性氯化物含量检测的氯离子测定仪。
背景技术
离子选择电极法测量氯离子含量是我国《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要求的一种快速测定海砂、混凝土拌合物中的氯离子含量的实验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测得的液相电极电位E与液相中氯离子浓度C的对数所呈的线性关系,即E=K-0.059lgC,从而根据测得的电极电位值推算出液相中氯离子浓度。在试验规范中虽然给出试验仪器清单和试验步骤,但试验采用的电极类型复杂,响应时间长,抗干扰能力差,使用温度范围窄,操作流程繁琐,需要操作人员手动组装仪器、自行计算试验结果,一方面严重影响了试验精度和效率,一方面对混凝土试验技术人员的个人素质提出较高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氯离子测定仪,解决现有试验仪器结构复杂,响应时间较长,使用温度范围较窄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氯离子测定仪,解决现有实验仪器试验流程繁琐,没有实现自动化,数据后续处理工作量较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氯离子测定仪,包括电极检测机构、测试主机27,测试主机27包括测试主机外壳23、设置在测试主机外壳23内的电器控制部分,在测试主机外壳23上设有操作面板、电极插口2;电极检测机构包括氯离子复合电极26及与其配套的导线,氯离子复合电极26通过导线与电极插口2连接,电极插口2通过信号线与电器控制部分连接。
测试主机外壳上设置的操作面板包括显示屏1、键盘,键盘上设有向上控制键3、向下控制键4、取消控制键5、背光控制键6、开关控制键7、确定控制键8。
测试主机分为台式与手持式。
所述的台式测试主机电器控制部分包括单片机18及通过控制总线与单片机18连接的功能元件,其中功能元件包括:
用于电压采集的采样放大模块15;
与显示屏1连接的显示屏插口17;
与键盘连接的键盘插口19;
用于对室温进行测量的温度检测模块20;
电源电压转换模块和电源开关13;
用于与打印机、计算机等外置设备连接的RS232接口9;
内置打印机12;
用于测定检测的时间测量模块22。
所述的手持式测试主机电器控制部分包括单片机18及通过控制总线与单片机18连接的功能元件,其中功能元件包括:
用于电压采集的采样放大模块15;
与显示屏1连接的显示屏插口17;
与键盘连接的键盘插口19;
用于对室温进行测量的温度检测模块20;
电源24;
用于与打印机、计算机等外置设备连接的RS232接口9;
用于测定检测的时间测量模块22。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采用新型高性能的氯离子复合电极,代替原有规定中老式的氯离子选择电极和甘汞电极,简化了仪器,便于现场使用,一根电极即可测量电极电位;可将响应时间从传统的2min缩短至30s;将使用温度范围从5-35℃扩展到0-80℃。
2.本实用新型采用先进的控制系统,性能稳定,操作简单,基本实现自动化。可采用RS232接口与计算机连接,即插即用,方便快捷,也可脱离电脑单独使用测试主机。测试主机可实现电压、室温数据的实时采集、数据存储和自动分析计算的功能,通过中央处理器直接计算出被测液相中的氯离子含量,从而引导工程技术人员轻松获取符合试验规范的数据,提高试验精度,减少数据后处理工作量。数据输出方面,可通过液晶显示屏实时显示实验数据,并可自动生成试验报告,利用软件输出,也可无需电脑直接通过内置打印机或外置打印机打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测试主机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测试主机背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测试主机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测试主机背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测试主机主控板结构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测试主机主控板结构框图
图中各序号名称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晓明;陈思,未经李晓明;陈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54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山楂黄酮提取物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含汞废水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