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壳管式热交换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75222.1 | 申请日: | 2009-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080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任治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任治俗 |
主分类号: | F25B39/00 | 分类号: | F25B39/00;F25B4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71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壳管式 热交换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交换设备,具体的涉及一种换热效率高、回油通顺的壳管式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液-液、液-汽进行热交换的理想设备。它具有换热效率高、热损失小、结构紧凑轻巧、占地面积小、安装清洗方便、应用范围广泛、使用寿命长等特点。管壳式热交换器结构坚固,易于制造,适应性强,处理能力大,高温、高压情况下亦可以用,换热表面清洗较方便。这一类型换热设备是工业中用得最多,历史最久的一种,是占主导地位的换热设备。
现有的壳管式热交换器的结构比较复杂,其单位金属的热交换率不高,难以满足高效的热季交换需要,且会对压缩机造成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有效提高热交换效率,延长使用寿命的壳管式热交换器,其能够保证系统的回油通顺,并有效的防止液体制冷剂进入外部压缩机,保持壳管式热交换器的高效长期稳定运行。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壳管式热交换器,包括一外壳体和热交换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管式热交换器的外壳体具有一外筒和位于外筒内的内筒,所述外筒中设置有沿简体轴向设置的热交换盘管,所述内筒中设置U型管,外筒壁上设置有热交换盘管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以及第一制冷剂进出口,内筒上开设有制冷剂通道与外筒相通。
具体的讲,所述U型管的下端部设置有一回油口,U型管的一端部伸出外筒的端盖,形成第二制冷剂进出口。
所述外壳体为一圆柱形的外筒,外筒的上下端设置有端盖,所述外筒内设置有同轴设置的内筒,该内筒与端盖间密封设置。
所述热交换盘管为螺旋盘绕设置于外筒中的铜管,该热交换盘管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位于外筒壁的下部和上部。
所述制冷剂通道为设置于内筒上部的通孔。
所述第一制冷剂进出口位于外筒壁的下端部。
该壳管式热交换器采用螺旋的铜管作为热交换盘管,可有效地提高热交换效率,在内筒的上部开设制冷剂通道,使得内筒在制热时可作为气液分离器,防止其内液体流入压缩机中,保证系统的长期稳定高效运行。U型管的底部U型弯曲部设置回油口,能够使整个系统的回油通顺。
其中U型管上的第二制冷剂进出口在该壳管式热交换器制冷时作为制冷机进口,在制热时作为制冷剂出口。而第一制冷剂进出口在制热时为制冷剂进口,在制冷时为制冷剂出口。即制冷剂通道为制冷时,制冷剂从U型管的上端的第二制冷剂进出口进入内筒,经过内筒上端通孔进入外筒,在外筒制冷剂与铜盘管内的介质(如水)进行热交换,冷凝成液体,从外筒下端的第一制冷剂进出口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壳管式热交换器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大大提高热交换效率,延长使用寿命,其能够保证系统的回油通顺,并有效的防止制冷剂进入外部压缩机,保持壳管式热交换器的高效长期稳定运行。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阐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该壳管式热交换器具有一外壳体,该外壳体为一圆柱形的外筒10,外筒的上下端设置有端盖,所述外筒内设置有同轴设置的内筒20,该内筒20与端盖间密封设置。外筒中设置有沿筒体轴向设置的热交换盘管30,内筒中设置U型管40,U型管的下端部设置有一回油口42,U型管的一端部伸出外筒的端盖,形成第二制冷剂进口41。外筒壁上设置有热交换盘管的进水口31和出水口32,以及第二制冷剂出口11,内筒上开设有制冷剂通道21与外筒间相通,制冷剂通道21为设置于内筒上部的通孔。热交换盘管30为螺旋盘绕设置于外筒中的铜管,该热交换盘管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位于外筒壁的下部和上部。制冷剂进出口11位于外筒壁的下端部,该制冷剂进出口与外筒相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任治俗,未经任治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52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刀架防护罩装置
- 下一篇:一种数控机床工件夹紧回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