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桩防腐作业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75190.5 | 申请日: | 2009-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310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发明(设计)人: | 周国然;时蓓玲;马振江;丁捍东;赵大林;陆旭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上海三航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64 | 分类号: | E02D5/64;B05D1/36;B05D3/12;B05D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雷绍宁;沈锡英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腐 作业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上钢桩维护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可对海上钢桩进行防腐作业的设备。
背景技术
钢桩是码头的主要承力构件,它的腐蚀严重影响着码头的安全和使用寿命,因此必须对其施加有效的防护。海港码头钢管桩一般采用涂层与阴极保护联合的方法进行保护,也可对水下区域采用阴极保护,在潮差区以上采用防腐涂层保护。通常认为只要防腐涂层保护带和水电化学保护带很好地衔接,中间不留空白区即可。潮差区缺乏连贯性的电解质,部分时间阴极保护无法起作用。所以涂层保护必须延伸到平均低潮位以下1m左右的海水中,才能使整个钢桩得到有效和完整的保护。然而,由于腐蚀环境恶劣,海港码头钢结构的防腐设施通常在运行8~10年后就会失效,特别是浪溅区和潮差区的钢桩表面腐蚀情况最为严重,海水中氯离子等腐蚀离子使得码头钢桩的平均腐蚀速率达到0.3~0.4mm/年,局部腐蚀速率甚至达到1mm/年;同时栖居在潮差区的海生物也会加快钢桩的腐蚀速度。
码头防腐蚀体系的修复则是一个难题,其中水下部分可以通过水下焊接技术更换阳极来实现阴极保护系统的修复;而浪溅区及潮差区的施工环境十分恶劣,除了流急浪大的影响之外,施工时间受潮汐制约,最短只有几分钟,最长也不过几个小时,这是最难施工的区域,同时浪溅区和潮差区也是码头钢桩腐蚀最严重的区域,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钢桩维护手段,是长期以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钢桩防腐作业设备,它可以自动航行、自动抱桩,对海上钢桩的潮差区、浪溅区进行自动防腐作业。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桩防腐作业设备,包括以下部分:作业井,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作业井的中央设有空腔,作业井由可以启闭的至少两瓣构成,当作业井启闭时可以环抱在钢桩上,空腔底部的内边缘设有密封装置可与钢桩表面形成密封;排水装置,安装在作业井内;垂直行走机构,位于作业井的空腔内并可以上下运动;圆周扫描机构,安装在垂直行走机构上,可以在作业井的空腔内沿圆周运动;表面处理装置,与圆周扫描机构相连接,可以对钢桩表面进行清洁处理;喷涂装置,与圆周扫描机构相连接;推进仓,设在作业井上,推进仓内设有两个独立的驱动装置分别与两个螺旋桨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推进仓设在作业井的上部。
进一步地,所述作业井的空腔呈圆形,作业井沿圆周分为三瓣,一片固定瓣对应的圆心角为180°,其余两片活动瓣对应的圆心角均为90°,两片活动瓣铰接在固定瓣的两侧,在闭合时三瓣之间的接缝是密封的。
优选地,所述垂直行走机构安装在作业井的固定瓣上,垂直行走机构包括一个支撑平台、两条直线导轨和一根齿条,支撑平台上设有第一齿轮与所述齿条相啮合,第一齿轮通过第一减速器与第一马达相连接,支撑平台可沿直线导轨滑动。
更优地,所述第一马达为液压马达。
更优地,所述直线导轨的上下两端设有限位开关。
更优地,所述支撑平台呈半圆形,所述圆周扫描机构包括一个半圆形的弧线导轨,弧线导轨可沿支撑平台弧线滑动,弧线导轨的外缘设有齿圈,支撑平台上还设有第二齿轮与所述齿圈相啮合,第二齿轮通过第二减速器与第二马达相连接。
更优地,所述第二马达为液压马达。
更优地,所述弧线导轨的两端设有限位开关。
优选地,所述表面处理装置为安装在弧线导轨上的钢丝刷轮,钢丝刷轮由电机驱动。
优选地,所述表面处理装置为安装在弧线导轨上的高压水和高压水磨料喷头。
更优地,所述弧线导轨的两端各固定一喷头座,所述高压水和高压水磨料喷头安装在喷头座上。
优选地,所述喷涂装置为安装在弧线导轨上的高压无气喷涂喷头。
优选地,所述作业井内还设有视频监视系统。
优选地,还包括烘干装置安装在作业井的空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烘干装置为设置在作业井底部的环形管,环形管与热风装置相连接,环形管的上表面开有出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作业井的底部还设有远红外辐射加热灯。
优选地,所述作业井内还设有通风装置,所述通风装置与抽气机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作业井的底部还设有液压泵仓,液压泵仓内设有可输出液压驱动力的油箱和液压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上海三航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上海三航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51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