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动力二次电池极柱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74124.6 | 申请日: | 2009-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088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帅荣俊;黄继承;赵家宏;荣蓉;葛建生;孔令兵;匡德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春兰清洁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30 | 分类号: | H01M2/30;H01M2/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3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 二次 电池 结构 | ||
所属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二次电池极柱结构。
背景技术
目的传统的电池极柱不设导电平台,电池连接时,连接片搁在极柱上的密封螺母上,通过上螺母,使连接片与密封螺母紧密接触。
传统电池连接导电路径:
极片→极柱→密封螺母→连接片
这种结构极柱与密封螺母之间是靠螺纹接触导电,接触面积小,接触电阻大。密封螺母下面一般是塑料件(或尼龙件),长时间工作,特别是在热冲击情况下塑料件(或尼龙件)易产生永久变形,密封螺母极易松动,如密封螺母松动了,连接片与密封螺母接触就不可靠,这种情况下电池大电流工作时,极柱与连接片之间及易产生电起弧现象。给系统工作带来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力二次电池极柱结构,在极柱上设有导电平台,所述导电平台上设有其直径小于导电平台的螺杆。电池连接时,连接片搁在导电平台上,通过导电平台上的螺杆,用螺母使连接片与导电平台紧密接触。
该结构电池连接导电路径:
极片→极柱→连接片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极柱与连接片直接连接,避开了密封螺母这一中间环节,且接触面积可以设计得比较大,从而减小接触电阻。因接触电阻小,工作中极柱发热量小,温度低,极柱密封也可靠。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电池极柱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动力二次电池极柱结构,在极柱1上设有导电平台2,所述导电平台2上设有其直径小于导电平台2的螺杆4,电池连接时,连接片3搁在导电平台2上,通过导电平台2上的螺杆4,用螺母5使连接片3与导电平台2紧密接触。由于连接片3与极柱1之间是金属直接连接,只要上面的螺母5不松动,连接片3与极柱1之间始终接触可靠,大电流充、放电时连接片3与极柱1之间就不可能产生电起弧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春兰清洁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春兰清洁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41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