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车握把定位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174023.9 | 申请日: | 2009-08-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846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 发明(设计)人: | 黄永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极格工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K21/26 | 分类号: | B62K21/26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国城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定位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握把定位结构,尤指于该握把结构仅供一管束件可稳固地套束于自行车的把手上,以降低该握把制备工艺的成本。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节能省碳观念及乐活运动的提倡下,骑乘自行车的民众趋近增加,而为使骑乘者于握持把手并骑乘的状态下能更为安全及舒适性,其自行车的把手上都套设有一供使用者握持使用,而现有的一种握把的结构,如图5所示,该握把40具有一内管41,并于外壁缘包覆有包覆件42,且该内管41轴向往两外侧延伸设有套束端411,而该两侧套束端411分别提供有一套束件43;
其握把40由内管41套设于自行车的把手A上,并分别由两侧的套束端411上套有一套束件43,且配合锁件螺锁迫紧使内管41的套管端411往内夹固自行车的把手,使该握把40固定于自行车的把手A上,以供使用者握持使用,通过上述结构,可构成现有自行车握把的结构。
详观上述现有结构不难发觉其缺点之处,主要原因如下:
现有的一种握把的结构,其握把40固定于自行车把手A上时,必须由内管41两侧的套束端411各配合一套束件43迫紧达到固定的状态,造成该套束件43使用的数量增加,以增加该握把制造成本的支出,不具经济效益的生产结构。
有鉴于此,创作人本着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与设计经验,针对上述的目标,详加设计与审慎评估后,终得一确具实用性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欲解决的技术问题点:
现有的一种握把的结构,其握把固定于自行车把手上时,必须由内管两侧的套束端各配合一套束件迫紧达到固定的状态,造成该套束件使用的数量增加,以增加该握把制造成本的支出,不具经济效益的生产结构,此乃为本实用新型欲解决的技术问题点。
解决问题的技术特点:
本实用新型一种自行车握把定位结构,其包含有一塑料材质等硬性材质一体成型所构成的内管体,一软性材质制成的包覆体,并配合设有一管束件,内管体中央处凹设形成一套束端,并于该端的两侧壁相对开设有二通口,包覆体配合套设于内管体外壁的套束端两侧,管束件内壁面配合内管体套束端相对凹设有凹口,该管束件配合套束于内管体的套束端上,且配合锁件螺锁迫紧使内管体被固定于自行车把手上,使该具包覆体的内管体固定于把手上,而该管束件套设迫紧后,管束件与两侧包覆体端面呈齐平的状态,形成一利于使用者握持把手而骑乘自行车的握把,并具有一骑乘握持的舒适感及安全性。
对照现有技术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握把定位结构,该握把由内管体中央处设有一套束端,仅需配合一管束件套设于套束端上,利用中央套束端及管束件的配合,使其与自行车把手达到牢固的迫紧状态,即可使该握把稳固地置设于自行车的把手上,节省该握把使用管束件的数量,降低其制造成本的支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轴向剖视示意图;
图5:为现有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部分:
内管体- - -10 套束端- - -11
通口- - - -12
包覆体- - -20
管束件- - -30 凹口- - - -31
枢钮端- - -32 自由端- - -33
把手- - - -A
现有部分:
握把- - - -40 内管- - - -41
套束端- - -411 包覆件- - -42
套束件- - -43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以下兹请配合【图式简单说明】列举实施例,详述说明如后:
首先,先请参阅图1、图2所示,一种自行车握把定位结构,其包含有一塑料材质等硬性材质一体成型所构成的内管体10,一软性材质制成的包覆体20,并配合设有一管束件30,其中;
内管体10配合套附于自行车把手A上,其为塑料射出一体成型所制成的管体,其中央处凹设形成一套束端11,并于该端的两侧壁相对开设有二通口12;
包覆体20为一软性材质所制成,其配合套设于内管体10外壁的套束端11两侧,且该包覆体20可为泡棉、布料并配合粘胶体直接贴覆于内管体10外壁上,亦可为橡胶材质以射出成形直接包覆于内管体10的外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极格工业有限公司,未经极格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40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电动车脚动加速器
- 下一篇:静脉点滴注射监控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