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CT或核磁共振穿刺所用定位及引导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74019.2 | 申请日: | 2009-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958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永杰 |
主分类号: | A61B6/03 | 分类号: | A61B6/03;A61B5/055;A61B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2000 山东省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ct 核磁共振 穿刺 所用 定位 引导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医疗设备,为医生在CT或核磁共振导引下穿刺病变时提供一种精确的定位及引导设备。
背景技术
CT或核磁共振引导下穿刺术已在各医院相继开展,其关键技术是如何精确体表定位与正确的掌握穿刺角度和进针路线,其中体表定位点应避开骨骼和重要血管,进针角度应与靶目标处于同一轴线上,穿刺针进针路线应与CT或核磁共振扫查层面处在同一水平面。目前,该手术的实施是医生根据影像扫描图凭经验来确定进针点、进针角度和进针路线,因各自的临床经验及操作方法差异,技术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往往造成穿刺点不精确或穿刺路线偏移,而导致穿刺失败,甚至引起并发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适用于CT或核磁共振穿刺所用定位及引导装置,以便在CT及核磁共振引导下穿刺时提供精确的定位及引导,进一步提高穿刺精确度和穿刺成功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装置由底座、定位板、弧形滑板及安装在弧形滑板上的引导装置组合而成,其中底座与定位板活动连接,定位板与弧形滑板活动连接,弧形滑板与引导装置活动连接;底座为长方形板,一侧边上设有卡槽,可卡入检查床并固定,中线部位设有长滑槽,借固定板螺栓和连接螺母与定位板相连接,并可在槽内来回移动和固定在任一点;定位板内设有轴向圆锥形通孔,其长轴与底座长轴垂直,空内配有锥形轴,轴一端设有弧形接头并与弧形滑板活动连接,另一端设有螺丝,借锁紧螺母与定位板固定;弧形滑板由两块半弧形板活动连接而成,沿中线设有滑槽,并与引导装置相连接;引导装置包括调角板、引导管和引导针杆,调角板上端设有调角板滑槽,调角板的下端固定一螺杆,该螺杆穿过弧形滑板上的滑槽,螺杆的头端设有锁紧螺母,将调角板固定在弧形滑板上,调角板上通过销轴铰接设有轴向通孔的长圆柱形引导管,引导管内装有长圆柱形且截面呈“C”形引导针杆,其与引导管内壁形成一闭合的长管状引导针针槽;上述各部件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半弧状框架结构,形成的引导针槽与底座相对应,可随定位板做同步平行移动,还可在弧形滑板上沿同一冠状平面灵活移动和调节角度。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底座长滑槽边沿部设有刻度尺。
所述弧形滑板边沿部设有刻度尺。
所述的调角板的弧形边上设有角度刻度,该刻度以定位销轴的轴线为中心。
所述弧形滑板由两块半弧形板活动连接而成,截面呈“凹”型。
所述的定位板上定位板设有标示,该标示与引导针槽相平行并在同一理论平面上。
所述的引导管下端设有一与引导管垂直相交的细长圆柱,该圆柱与底座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CT或核磁共振穿刺所用定位及引导装置能使引导针槽、穿刺点、穿刺部位三点处在同一轴线上,达到了精确定位及引导作用,通过大样本(100例)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该装置穿刺精确度可达到5mm,穿刺成功率可达到100%,充分体现了此装置的精确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具有结构科学、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等特点,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等轴视图(右前面观)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等轴视图(左后面观)
图3为定位板等轴视图(左后面观)
图4为定位板顶视剖面图
图5为引导装置的等轴视图(前面观)
图6为引导装置的等轴视图(后面观)
图7为引导装置的剖面左视图
图中:1底座、2定位板、3弧形滑板、4调角板、5卡槽、6长滑槽、7锥形轴、8弧形接头、9引导管、10弧形滑槽、11弧形滑板铰接处、12引导针杆、13固定螺母二、14固定螺母一、15锁紧螺母、16固定板螺栓、17连接螺母、18螺栓、19固定螺母三、20卡簧、21引导针槽、22调角板滑槽、23横向圆柱、24圆柱销轴、25螺杆、26定位板圆孔、27横向细长圆柱。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4所示,该CT或核磁共振穿刺所用定位及引导装置由底座1、定位板2、弧形滑板3及引导装置组成。其中底座1为一块长方形的塑料材料制成,中心处开有一长滑槽6,一侧边上设有卡槽5,可根据操作部位卡入检查床左侧或右侧并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永杰,未经李永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40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便携式叩诊锤
- 下一篇:末梢血样采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