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氧化铅制粉炉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73692.4 | 申请日: | 2009-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206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皓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G21/02 | 分类号: | C01G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29100 内***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铅 制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属于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氧化铅制粉炉。
背景技术 氧化铅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我国生产氧化铅具有很长的历史。传统的生产方式,以燃煤加热,用耐火砖及耐火材料砌筑窑炉,设备简陋、笨重,生产效率低,环境污染大,但至今还有部分厂家在应用。八十年代我国生产氧化铅设备有了很大的改进,开始用钢料焊制炉体,用电进行加热,其生产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环境污染得到一定的改善。
制粉炉是生产氧化铅产品的关键设备,它决定着氧化铅产品质量和产量。现有的制粉炉大体上分为以电加热启动方式和以油加热启动方式两种。制粉炉在初次启动时因整个炉体温度低,液态铅进入炉内会凝固,致使无法正常氧化,在启动前需要对炉底加热,将炉内温度预热到440℃后使制粉炉达到正常工作,即可停止加热。制粉炉的主要工作部件是:电动机、皮带传动装置、减速装置、搅拌器、炉体、地槽坑、测温装置、控制仪表盘。制粉炉的工作过程是:熔铅炉将固体铅熔化,每投一次铅锭使炉内体积膨胀,液位超过溢流口,靠位差从开在制粉炉侧下部的进料口流入制粉炉内,待液位低于溢流口时停止向制粉炉进铅,形成间歇式进铅方式。进入制粉炉内的液态铅,在旋转的搅拌器作用下溅起,经过一段时间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而氧化成为粉状铅,此过程称为制粉。制粉炉出料管上装有蝶阀,进铅与制粉时蝶阀关闭,待制粉过程完毕,打开蝶阀,使粉状铅在引风机的吸力作用下从出料口吸出。现有制粉炉存在的问题是:一是减速机在高温环境下工作,非常容易损坏,运行成本高,且影响正常生产;二是间歇式进料,产品产量小,质量不稳定;制粉炉没有密封装置,生产环境粉尘大,仍有一定的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氧化铅制粉炉,使氧化铅生产效率得到提高,生产成本降低,产品质量稳定,进一步降低环境污染。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由电动机、皮带传动装置、通冷却水的轴承座、搅拌器、炉体、地槽坑、加热装置、测温装置、控制仪表盘组成的的氧化铅制粉炉,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电动机由4极电动机改为10极电动机,由原来的用涡轮蜗杆减速机和皮带传动装置双级减速改为用通冷却水的轴承座和皮带传动装置一级减速,所说的炉体由炉盖、炉壳、炉底组成,炉盖上开设有进料口和出料管。
所说的炉盖上开设的进料口处安装有防溅料管,出料管处取消蝶阀,端部安装有弯头,炉壳上安装有挡板。
所说的炉盖上设有小炉盖,炉盖上开有人孔,设有人孔盖,人孔盖上设有把手。
所说的小炉盖上表面与搅拌器之搅拌轴交汇处设有密封罩,密封罩分静环和动环两部分,静环焊在小炉盖上,动环用顶钉卡在搅拌轴上,小炉盖下表面与搅拌轴交汇处设有风扇,风扇筒焊接在小炉盖下表面上,风扇叶用螺丝卡在搅拌轴上。
所说的搅拌器由搅拌轴、联轴器、桨叶固定架、桨叶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搅拌轴分为上下两节,联轴器将上下两节搅拌轴联接在一起,联轴器设在炉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减速装置的改进,优化了制粉炉的传动结构,延长了设备维修周期和使用寿命。通过在炉盖上开设进料口,实现了在制粉炉顶部进料,加大了制粉炉与熔铅炉位差,同时将熔铅炉溢流孔改细,使熔铅炉内的液态铅连续地流入制粉炉,并因出料口的蝶阀取消实现了连续出料,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能耗。通过设置弯头、挡板、防溅料管、密封罩和风扇,提高了产品质量,消除了粉尘污染,改善了生产条件,提高了环境质量。将搅拌轴分为上下两节,用联轴器将上下两节搅拌轴联接在一起,联轴器设在炉体内。减少了搅拌轴的总长度,增强轴的刚度,并降低了更换轴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中1.电动机,2.大皮带轮,3.小皮带轮,4.皮带罩,5.皮带,6.轴承座,7.进水管,8.支架,9.密封罩,10.热电偶,11.防溅料管,12.联轴器,13.搅拌轴,14.混凝土地槽,15.桨叶固定架,16.炉底,17.电加热器底座,18.“山”型砖,19.间隔墙,20.电炉丝,21.浆叶,22.炉壳,23.挡板,24.出料管及弯头,25.炉盖,26.风扇筒,27.风扇叶,28.小炉盖,29.出水管,30.地槽盖板,31.人孔盖,32.人孔盖把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皓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内蒙古皓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36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