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更换插头之电源转接器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173443.5 | 申请日: | 2009-08-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86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 发明(设计)人: | 郑艾芸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艾芸 | 
| 主分类号: | H01R31/06 | 分类号: | H01R31/06;H01R27/00;H01R13/629;H01R13/639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卢业强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更换 插头 电源 转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电源转接器,特指其插头为可替换者。
背景技术
电器用品均具有一电源转换器,其上设有一插头,该插头可插设于一规格相同的插座,以获得运转用的电力令电器产品运转,惟插头与插座之规格种类多达十数种,且因国家与地区不同使用的规格也相异,是以存在有同一电器产品,即使驱动电压与当地的所提供的电源相符,却也可能因电源转换器所设插头与插座之规格不符而无法使用之缺点,如此对于频繁于不同国家、地区往来者而言,即使是相同电器用品也必须购入具备有不同插头者,造成额外的支出,或者对于电器用品之制造商而言,就必须将电源转换器上的插头制作成符合外销当地的规格,因而有生产成本上升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相关厂商开发出多种插头可更换型式的电源转接器,使电器用品可于不同规格之插座上使用,然而现有技术之电源转接器为达到上述插头可更换之目的,其结构均呈复杂且使用有相当多的零件,如此除设计成本较高外,产品制造时的良率亦难以提升,从而造成有整体成本偏高之缺点,并且消费者使用时产品也容易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之插头可更换式电源转接器因结构复杂而有生产成本高、使用时易损坏之缺点,本实用新型系藉由简化结构来解决。
为达成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使用之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可更换插头之电源转接器,其包含有:
一本体,本体上形成有一容槽,容槽于本体一侧边形成有一装设开口,容槽具有一底壁及两侧壁,于该底壁上设有自由端背向于装设开口的一止挡弹片以及分别位于止挡弹片两侧的两连接片,止挡弹片的自由端向上弯折而高度高于底壁,且该自由端顶缘凹设有一卡槽,于该两侧壁上系相向延伸有一挡片;
一插头,其具有设置于本体上的一座体,座体上插设有至少两导电柱,其中两导电柱底缘分别与本体之两连接片相接触,座体底面突设有延伸进入容槽内的两固定片以及一卡固片,该两固定片分别相邻于本体的一挡片,固定片底缘朝向本体之侧壁突设有一卡合块位于挡片下方,而该卡固片的底缘系延伸至止挡弹片的卡槽内,另座体上形成有一解除弹片,于解除弹片自由端底面突设有一压块,该压块系位于止挡弹片自由端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之可更换插头之电源转接器,其插头于组装时系自装设开口滑入容槽内,由于插头之固定片上的卡合块系位于挡片下缘,因此可使插头不会自本体上方脱落,并且当插头移入容槽内一定距离时,插头之卡固片底缘可置入于止挡弹片的卡槽内,藉由卡固片与止挡弹片相卡合可限制插头无法朝向装设开口方向移动,如此即完成插头之装设,反之欲更换插头时,可按压解除弹片而藉由压块压抵止挡弹片使其自由端向下弯折,此时卡固片底缘即脱离卡槽,插头可朝向装设开口移动而自本体上取下,随后重复前述组装流程即可更换其它规格之插头;
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其插头除导电柱之外仅具有一零件,因此可提升制造时的良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并且操作步骤极为简易,不易于使用时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源转换器之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源转换器之立体分解图。
图3为具有其它规格插头的电源转换器的立体图。
图4为具有另一其它规格插头的电源转换器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之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之另一方向的剖视图。
图7为按压解除弹片压抵止挡弹片之动作图。
图号说明:A-本体;B、B1、B2-插头;10-容槽;11-装设开口;12-底壁;121-止挡弹片;1211-卡槽;122-下导向片;123-连接片;13-侧壁;131-挡片;20-座体;21-固定片;211-卡合块;22-上导向片;23-卡固片;24-盖片;25-解除弹片;251-压块;26、26′、26″-导电柱。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之可更换插头之电源转接器,其包含有一本体A及一插头B。
所述本体A系中空体,其内部可设有电子组件(图中未示),本体上形成有一容槽10,容槽10于本体A一侧边形成有一装设开口11,容槽10具有一底壁12及两侧壁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艾芸,未经郑艾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34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贯入式沉渣厚度自动检测的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闸门自动锁定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