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烫杯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73328.8 | 申请日: | 2009-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00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申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申勇 |
主分类号: | A47G19/22 | 分类号: | A47G19/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烫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杯子,尤其涉及一种防烫杯。
背景技术
目前的普通杯子由于其杯体厚度都不大,杯内加上热水、热咖啡后杯内的热量会迅速传递至外壁,导致外壁温度较高而烫手,且外壁是平滑面,其散热效果很有限,杯体外壁温度和杯内热液体温度相差不大,而杯内热液体温度降温缓慢,因此杯体外壁在较长的时间内斗会保持一个较高的问题,一直处于烫手状态,使用不甚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烫杯,其外表面温度远低于杯内温度,杯体不再烫手,而且还有较好的防滑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烫杯,包括杯体,杯体外壁围绕杯体设有褶皱区,褶皱区内间隔布满褶皱,所述褶皱凸出杯体外壁至少5mm,褶皱上还设有降温孔。
作为优选,所述褶皱区位于杯口边沿1cm以下至杯底区域。
作为优选,上述各方案中所述褶皱呈纵向条状间隔排列,围绕杯体外壁排成一圈;所述降温孔为数个贯穿褶皱左右侧面的通孔;所述降温孔为开于褶皱底端沿褶皱长度方向延伸至顶端的盲孔。或者,所述褶皱为纵向排列的环绕杯体的褶皱圈,上下相邻褶皱圈之间距离小于1cm;所述降温孔为数个贯穿褶皱圈上下侧面的通孔。
更进一步地,所述褶皱与杯体一体成型;所述褶皱和杯体由塑料或纸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杯体外壁围绕杯体设有褶皱区,褶皱区内间隔布满褶皱,褶皱使杯体外表面面积极大增加,随着外表面面积的增加对应散热面积也增加,散热速度迅速提高,而且褶皱上设置的降温孔进一步提高的散热效果,最终使杯内热量传递至外表面时大部分已散失掉了,外表面温度相对杯内大幅度降低,不再烫手;另外,褶皱也使杯体有了更好的防滑效果,一举两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防烫杯,包括杯体1,杯体1外壁围绕杯体1设有褶皱区,褶皱区内间隔布满褶皱2,所述褶皱2凸出杯体1外壁至少5mm,褶皱2上还设有降温孔。作为优选,如本实施例所示,所述褶皱区位于杯口边沿1cm以下至杯底区域。所述褶皱2呈纵向条状间隔排列,围绕杯体1外壁排成一圈;所述降温孔为数个贯穿褶皱2左右侧面的通孔3,或者,所述降温孔还可以为开于褶皱2底端沿褶皱2长度方向延伸至顶端的盲孔。所述褶皱2与杯体1一体成型;所述褶皱2和杯体1由塑料或纸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一种防烫杯,包括杯体1,杯体1外壁围绕杯体1设有褶皱区,褶皱区内间隔布满褶皱2,所述褶皱2凸出杯体1外壁至少5mm,褶皱2上还设有降温孔。作为优选,如本实施例所示,所述褶皱区位于杯口边沿1cm以下至杯底区域。所述褶皱2为纵向排列的环绕杯体1的褶皱圈,上下相邻褶皱圈之间距离小于1cm;所述降温孔为数个贯穿褶皱圈上下侧面的通孔3。所述褶皱2与杯体1一体成型;所述褶皱2和杯体1由塑料或纸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申勇,未经申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33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物质秸秆固化成型装置
- 下一篇:台式放大镜读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