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门锁装配及检测生产线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72724.9 | 申请日: | 2009-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95183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正前;吴桦;韩影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安达数控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65/18 | 分类号: | B62D65/18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0022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门锁 装配 检测 生产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门锁装配以及检测生产线。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汽车零部件的结构复杂性和受到传统装配工艺限制,国内的大多数汽车门锁的装配还处于零散操作,没进行合理规划;检测工艺和检测手段也是人工进行间断局部操作,技术相对落后,这使汽车门锁的装配过程流畅性差,装配效率低,装配质量无法保证,总装质量满足不了高质量汽车的要求,其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国内企业缺少先进制造技术、测控技术与试验技术的支持。在线测控装备及试验台的使用密度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成套装备应用更少。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对汽车门锁装配质量、性能和数量的要求将不断提高。同时,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国外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商势必大批进入中国,我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若不对现有的制造技术进行改进升级,以保证和稳定高的产品质量,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面临被淘汰的现实。这已经成为困扰我国生产企业一大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门锁装配及检测生产线,实现了装配和检测的自动化,极大提高了汽车门锁的装配质量、装配效率及保证产品的合格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汽车门锁装配及检测生产线包括有S形工作台线体,所述的S形工作台线体上依次划分为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工位,沿S形工作台线体一侧设置有物料输送带,第一工位为前门内开摆臂与前门辅助底板铆接及护套装配工位;第二工位为前门外开摆臂及摆臂轴铆接工位;第三工位为前门推臂总成、前门外开摆臂组件铆接工位;第四工位为前门锁止臂铆接工位;第五工位为卡板分总成与卡板销铆接工位;第六工位为卡板总成与锁底板铆接工位;第一、二、三、四、五、六工位台面上设置有铆接机;第七工位为锁壳分总成、锁底板组件组装工位;第八工位为前门锁芯支架和前门开门器支架组装工位;第九工位为后门开门器、锁芯套转臂、锁止连接臂、外开接杆组件的组装工位;第十工位为组装件检查、外观检测和手工涂油工位,工位台面上设置有自动注油机;第十一工位为门锁在线检测工位,工位台面上设置有在线检测系统;第十二工位为喷码工位,工位台面上设置有喷码机;第十三工位为前门锁止拉线总成、前门内开拉线总成和前门护罩的组装工位;第十四工位为包装工位;所述的铆接机通过气缸驱动。
所述的第十一工位为门锁在线检测工位设置有废物箱,废物箱设有不合格件检测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工序之间用无动力连续传输,连续工序通过操作人员面前的无动力输送带联系工位,保证了装配节奏,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完成锁体装配,设计理论所需时间为20秒钟。按每工作日8小时计算,一个班次一天完成1440套锁机构的装配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锁体在安装工位的传递是依托转运料盒进行传递。转运料盒在无动力输送线上逐渐往下流,转运料盒从上一工位输送到下一工位,到工位后操作人员从料盒里取出门锁主体件放到安装工具上,再从工位料槽内取安装零部件安装到锁体上,将安装好的件再放入到转运料盒内,进入到下一工位。完成锁体安装作业后,进入到在线检测工位,合格品进入到下一步操作工位,不合格品被放入到废物箱,废物箱设有不合格件检测传感器,当检测到一个不合格件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通过在线检测的合格件转运到倒数第二工位,完成锁止拉线、内开拉线和锁体护罩的安装,进入到最后工位,完成外观检验后打码,最后打包装箱入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安达数控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合肥安达数控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27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脑出血经皮定向钻颅装置
- 下一篇:一种塑料拷贝林的加强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