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脱气浮子阀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72572.2 | 申请日: | 2009-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873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庆长谷川船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1/20 | 分类号: | F16K31/20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 代理人: | 金惠贞 |
地址: | 246005 安徽省安庆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脱气 浮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应用于易于产生气体的液体容器上的自动脱气装置,尤其是在具有压力的船用加热燃油系统中容器上的自动脱气浮子阀。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自动排气(脱气)浮子阀,大多使用在供热系统和供水管道中,体积较小,使用温度较低,通常温度低于80℃。在震动较大和在100℃-150℃温度较高的船用加热燃油系统中,容易产生密封不严而导致泄漏,密封材料易于老化,由于压差的影响针阀不能正常脱离阀座等故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在温度较高的船用加热燃油系统中自动脱气浮子阀易出故障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结构自动脱气浮子阀。
具体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自动脱气浮子阀包括阀芯本体、针阀、浮桶和浮球,阀芯本体轴向设有四级台阶通孔,上部设有上连接法兰,下部设有下连接法兰,阀座设于阀芯本体上部的第一和第二两级台阶通孔内,阀座上设有与针阀配合的阀孔;阀芯本体的下连接法兰连接着浮桶,浮球位于浮桶内,浮球顶部通过螺纹连接着阀帽下部,阀帽轴向为通孔,阀帽的上部位于阀芯本体第四级台阶通孔内;
所述阀芯本体的第三级台阶通孔下部设有阀帽导程套管,针阀中下部动配合位于阀帽导程套管内,针阀的针头部伸出阀帽导程套管上端,且对应着阀座的阀孔,针阀的针头部位于阀芯本体第三级台阶通孔内;阀帽导程套管下部动配合位于阀帽上部的通孔内;针阀的针头与阀座的阀孔配合面为圆锥面,阀座下部与阀芯本体的配合定位面为圆柱面。
所述阀芯本体第三级台阶通孔的空腔为压力平衡腔。
所述阀座与阀芯本体的配合定位面和阀座与针阀的密封面同轴。
所述浮桶内侧中部径向上设有三个以上的定位销。
所述阀座材料为聚四氟乙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实用新型为了保证工作稳定,采用浮桶内侧壁上的定位销和浮球顶部的阀帽,实现限制浮球的摆动,尽可能降低由于船上震动而导致的浮球不稳定。
2、采用阀帽导程套管结构保证针阀平稳的上下移动。
3、采用体积较大的浮球,使得其浮力和自重较大,较大的浮力使针阀能够紧压在阀座上,不易产生泄漏,较大的自重使得针阀容易克服内外压差脱离密封面。
4、阀芯本体为整体铸钢件,精加工时,更容易保证阀帽导程、针阀导程和阀座定位面的同心度,阀芯本体中部设有压力平衡腔,使得针阀在升降过程中不产生压差的影响。
5、阀座为聚四氟乙烯材料,耐高温不易老化,有一定柔韧性易于密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
自动脱气浮子阀包括阀芯本体1、针阀5、浮桶2和浮球3,阀芯本体1轴向设有四级台阶通孔,上部设有上连接法兰,下部设有下连接法兰,阀座6设于阀芯本体1上部的第一和第二两级台阶通孔内,阀座6从上部插入阀芯本体1,用压紧螺栓7旋入并压紧阀座6,再用锁紧螺母9旋入压紧螺栓7上,以防压紧螺栓7松动;阀座6上设有与针阀配合的阀孔;阀芯本体1的下连接法兰连接着浮桶2,浮球3位于浮桶2内,浮桶2内侧中部径向上设有四个定位销8,用以限定浮球3球身的摆动。浮球3顶部通过螺纹连接着阀帽4下部,阀帽4轴向为通孔,阀帽4的上部位于阀芯本体1的第四级台阶通孔内。
阀芯本体1的第三级台阶通孔下部固定连接着阀帽导程套管10,针阀中下部动配合位于阀帽导程套管10内,针阀的针头部伸出阀帽导程套管10上端,且对应着阀座6的阀孔,针阀的针头部位于阀芯本体1第三级台阶通孔内,阀芯本体1第三级台阶通孔的空腔为压力平衡腔;阀帽导程套管10下部动配合位于阀帽4上部的通孔内;针阀的针头与阀座的阀孔配合面为圆锥面,阀座下部与阀芯本体的配合定位面为圆柱面;且阀座与阀芯本体的配合定位面和阀座与针阀的密封面同轴。阀座材料为聚四氟乙烯。
工作原理:当容器被不断增加液体时,气体从阀座6上的小孔溢出,当浮球3产生的浮力大于自重时,浮球3向上移动,向上移动时,浮球3由浮桶2上的定位销8和浮球3顶部的阀帽4导程限制以至于不能产生较大的摆动,移动一段后顶到针阀5并带动其向上移动,直到针阀5与阀座6接触并密封,气体停止排出。当浮球3上部气体增加时,气压使得液面不断降低,当浮力小于浮球3自重时,浮球3开始向下移动,移动一段后,浮球3的自重克服浮力和内外压差,带动针阀5向下移动,针阀5离开阀座6,气体从阀座6上的小孔溢出。上述过程不断重复,达到自动排出系统中气体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庆长谷川船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庆长谷川船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25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烟道式余热锅炉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半导体照明灯具散热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