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压电感骨架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72477.2 | 申请日: | 2009-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5296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发明(设计)人: | 杭子明;刘林;宫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国睿兆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30 | 分类号: | H01F27/30;H01F27/0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 光 |
地址: | 241009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电感 骨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工线电感骨架,尤其是涉及一种对加工性、互换性以及散热性能要求均很高的一种脉冲形成网络电感器的高压电感骨架。
背景技术
目前,人工线在高压脉冲领域得到广泛使用,现有的用于脉冲形成网络(PFN)的电感器结构,制作时电感在一根长的管状绝缘骨架上绕制,如说明书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中间设置抽头来将电感分成多节,电感量的调节通过移动分接头的位置来完成。这种管状绝缘骨架结构的电感器散热性能差,骨架加工工艺复杂,不便于安装和大批量生产;而且,这种结构形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如下问题:
1.该绕线骨架加工工艺复杂,结构散热性差,且所有绕制紫铜线1表面和骨架内表面接触紧密,如说明书附图1、附图2、附图3和附图4所示,不利于散热,导致电感工作性能不稳定,甚至失效。
2.该人工线电感骨架结构设计复杂,材料使用率低,加工工艺差,导致加工成本和材料成本费用提高,不方便批量加工和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高压电感骨架,其目的是提高电感骨架的散热性能,改善电感骨架的加工工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该一种高压电感骨架包括至少两个支板,至少一个支板的中部设有卡槽,不同支板通过卡槽相互卡接,形成交叉结构的骨架,支板上至少一端设有通孔,相互卡接的支板上的通孔位于骨架的两端。
所述的通过卡槽相互卡接的支板之间设有胶合层。
紫铜线缠绕在所述的骨架的外围,相邻的紫铜线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紫铜线的两端接头分别固定在骨架两端支板上的通孔内,并从通孔内将接头引出。
具有上述特殊结构的一种高压电感骨架具有以下优点:
1、该种电感骨架采用紫铜线1绕线而成,此结构在绕线过程中使得紫铜线表面与支板的接触面积大大减少,这个结构使紫铜线完全内外通透,扩大了散热空间,大大提高了散热性能,增加了人工线电感稳定性,而且,支板采用高的机械和介电性能的环氧玻璃布层压板材料,结构具有散热好,加工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2、该种电感骨架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以的前骨架采用车削加工,一次加工一个,加工效率相对较低,本实用新型支板采用叠加多个,采用刨床加工,一次可加工多个,提高了加工效率,在材料利用方面,支板加工材料少,降低了成本费用。
3、该种电感骨架支板采用胶接卡位固定,固定方式简单、牢固,且结构拆装简单,维修方便,互换性、灵活性强,便于选材,加工工艺简单,材料利用率大大提高,成本费用降低,便于批量和自动化生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现有结构的电感骨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结构的电感骨架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结构中电感骨架与紫铜线结合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结构中电感骨架与紫铜线结合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5中,1:支板;2:紫铜线。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现有结构的电感骨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结构的电感骨架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结构中电感骨架与紫铜线结合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现有结构中电感骨架与紫铜线结合的右视结构示意图。由图1、图2、图3和图4结合可知,该现有技术中的绕线骨架加工工艺复杂,结构散热性差,且所有绕制紫铜线1表面和骨架内表面接触紧密,不利于散热,导致电感工作性能不稳定,甚至失效;而且,该人工线电感骨架结构设计复杂,材料使用率低,加工工艺差,导致加工成本和材料成本费用提高,不方便批量加工和生产。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高压电感骨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可知,该骨架包括两个支板1,其中一个支板1的中部设有卡槽,不同支板1通过卡槽相互卡接,形成交叉结构的骨架,支板1上至少一端设有通孔,相互卡接的支板1上的通孔位于骨架的两端,通过卡槽相互卡接的支板1之间设有胶合层,即在卡槽内涂覆胶,将两支板1胶合在一起,紫铜线2缠绕在所述的骨架的外围,相邻的紫铜线2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紫铜线2的两端接头分别固定在骨架两端支板1上的通孔内,并从通孔内将接头引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国睿兆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芜湖国睿兆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24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护腰带
- 下一篇:车道影像同步撷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