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车辆的行人保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172138.4 | 申请日: | 2009-05-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23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 发明(设计)人: | 徐立伟;谢书港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21/34 | 分类号: | B60R21/34;B60R19/04;B60R19/18 |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蒋光恩 |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车辆 行人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行人保护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安装于车辆前保险杠内侧的行人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各国政府与汽车制造商越来越重视汽车对行人的保护性能,以降低交通事故发生时行人受伤害的程度。当行人与行驶的车辆相撞而跳起时,行人将与车辆前部结构的上表面发生再次碰撞,因此,小腿极易造成较大伤害。因此,需要保护装置来将伤害降到最小。
如下文献公开了对行人的保护装置,如:专利号为ZL 200710041605.5的专利文献公开了“汽车保险杠专用行人保护装置”,其中包括:该保护装置通过支架安装在汽车的前保险杠总成下部,采用薄型材料制成,为U型内空结构,支架的角度呈空间向下倾斜13°;专利号为ZL200710109114.X的专利文献公开了“用于车辆的行人保护装置”,该保护装置布置在车辆前侧下部,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板状件,包括前部和后部,板件上加强筋按一定顺序排列;专利号为ZL02821946.5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汽车的车头结构”,在车头上安装一个凹形防撞箱,并在之间塞泡沫,而吸收碰撞能量,以达到保护车辆与行人目的。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所公开的行人保护装置均具有种种难以克服的缺陷,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行人保护装置为U型内空结构,U型横截面并不稳定,支架的角度呈空间向下倾斜13°也不具有实用性;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行人保护装置需要大量的组件,需求空间大,制作工艺复杂,组件的成本较高,安装也很麻烦;专利文献3中防撞箱的结构复杂,需要纵向延伸钣金件将其定位,且需要的空间较大,不适合前部空间较小的车辆,且适用性差,只适合个别车辆,安装困难,不利于整车的NVH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行人保护装置,其目的是通过在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时降低行人小腿的加速度峰值,减小腿部的弯曲角度,从而起到了对行人很好的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该一种用于车辆的行人保护装置包括安装在车辆前保险杠内侧的上保险杠和下保险杠,上保险杠和下保险杠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一起。
所述的上保险杠和下保险杠的两端和中部均设有用于吸收冲击能量的交叉网状结构。
所述的上保险杠和下保险杠均采用一次注塑成型,且平行的布置在不同的平面内。
所述的下保险杠与车辆前保险杠相对的一侧通过支架支撑。
具有上述特殊结构的一种用于车辆的行人保护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该种行人保护装置由原来的行人单一与车辆前保险杠接触,变成与上下保险杠接触,增大了小腿与保险杠的接触面积,平均分配冲击载荷,降低了冲击对腿部的伤害程度。
2、该种行人保护装置保险杠上布置的交叉网状结构,能够将冲击能量缓冲,达到降低小腿加速度峰值的目的,同时阻止小腿下部进一步向前运动,减小腿部的弯曲角度,达到保护行人腿部的目的。
3、该行人保护装置成型简单、轻便,需求空间较小,适合多种车型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A-A截面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结构B-B截面的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结构C-C截面的剖视图。
图5为图1所示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车辆上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在图1~图6中,1:上保险杠;2:下保险杠;3:连接件;4:交叉网状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车辆的行人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结构A-A截面的剖视图,图3为图1所示结构B-B截面的剖视图,图4为图1所示结构C-C截面的剖视图,图5为图1所示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车辆上的使用状态示意图。由图1~图6结合可知,该行人保护装置包括安装在车辆前保险杠内侧的上保险杠1和下保险杠2,上保险杠1和下保险杠2之间通过连接件3连接在一起,该种结构能够增大小腿与车辆的接触面积,平均分配冲击载荷,有效的吸收冲击能量,降低小腿加速度,同时阻止小腿下部进一步向前运动,减小弯曲角度;上保险杠1和下保险杠2的两端和中部均设有用于吸收冲击能量的交叉网状结构4,该网状结构能够将冲击能量缓冲,达到降低小腿加速度峰值的目的,同时阻止小腿下部进一步向前运动,减小弯曲角度,达到保护行人腿部的目的。
上保险杠1和下保险杠2均采用一次注塑成型,材料为非金属,且平行的布置在不同的平面内,错开设置;下保险杠2与车辆前保险杠相对的一侧通过支架支撑,使得该保护装置与车辆的结合更加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21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