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流式热风干燥法制备聚乙烯醇17-88用干燥釜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72083.7 | 申请日: | 2009-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97008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03 |
发明(设计)人: | 吴福胜;高申宝;李泰;许献智;迟立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皖维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3/08 | 分类号: | F26B3/08;F26B21/00;F26B23/10;F26B25/06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38002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流 热风 干燥 法制 聚乙烯醇 17 88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干燥设备,更具体地说是应用在气流式热风干燥法制聚乙烯醇17-88中的干燥釜。
背景技术
釜式醇解制备聚乙烯醇17-88的优点是聚醋酸乙烯的甲醇溶液和碱甲醇溶液可以按任意比例混合,可非常灵活控制反应条件,获得不同醇解度的产品;但是,常规干燥法干燥器为卧式圆筒形耙式干燥,湿物料从干燥器一端进入,在干燥器内通过耙斗的旋转使其向前推进,从干燥器另一端排出,湿物料易在干燥器内壁粘结成垢,设备运行周期短;干燥的热量由蒸汽夹套通过干燥器内壁传递,热传递效率低,聚乙烯醇17-88在干燥器内停留时间长,只能采取间断进料的方式进行生产。因此生产聚乙烯醇17-88开工率低,生产的连续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避免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气流式热风干燥法制备聚乙烯醇17-88用干燥釜,以期提高设备的开工率,保持生产连续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气流式热风干燥法制备聚乙烯醇17-88用干燥釜的结构特点是设置釜体的下段为圆筒主体,在所述圆筒主体上部承接扩大体,所述扩大体的构成为自下而上依次相互承接的底部圆台、中部圆筒和顶部圆台;其中,底部圆台为下底小上底大,顶部圆台为下底大上底小;湿料加料管位于圆筒主体的上部,所述湿料加料管与圆筒主体呈45°角,并且湿料加料管的管口朝下;干料出口设置在圆筒主体的底部;循环气体进气管位于圆筒主体的底部,所述进气管设置为四只,四只进气管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均匀分布在同一圆周上四个切向位置上;循环气体出气管设置在顶部圆台的上方,位于釜体颈部侧壁上,与圆筒主体轴线垂直;在所述釜体的外侧壁上设置蒸气加热盘管。
从湿料加料管进入干燥器内的聚乙烯醇湿料为细小的粉粒状,循环气体通过罗茨风机吸入,经预热器加热到指定温度后从循环气体进气管进入干燥釜内,形成循环气体的流动;使粉粒状聚乙烯醇湿料在干燥釜内被气流分散并悬浮在气流中,热气流与物料逆流进行传质与传热,使物料得以干燥,并从底部排出。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中干燥釜内气体的流速高,粉粒状聚乙烯醇湿料得以悬浮在气流中,气、固间传热系数和传热面积很大,干燥效果好;
2、本实用新型由于热传递效果好,缩短了干燥时间,物料在干燥釜内的停留时间短;
3、本实用新型由于物料在干燥釜内被气流分散并悬浮在气流中,根本解决了干燥器内壁结垢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中物料在干燥釜内停留时间可以由出料口进行控制,通过控制出料速度以保证干燥效果,同时也可根据出料速度设定加料量,保证连续进料连续出料,解决了生产连续性难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循环气体进气管分布示意图。
图中标号:1圆筒主体,2底部圆台,3中部圆筒,4顶部圆台,5釜体颈部,6湿料加料管,7干料出口,8循环气体进气管,9循环气体出气管,10蒸气加热盘管,11下部人孔,12顶部检修人孔,13防爆口。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设置釜体的下段为圆筒主体1,在圆筒主体1的上部承接扩大体,扩大体的构成为自下而上依次相互承接的底部圆台2、中部圆筒3和顶部圆台4;其中,底部圆台2为下底小上底大,顶部圆台4为下底大上底小,在顶部圆台4的上方承接釜体颈部5;扩大体的作用是降低空塔速度,使一部分较小的颗粒在扩大体中进行沉降。
图1、图2所示,湿料加料管6位于圆筒主体1的上部,湿料加料管6与圆筒主体1呈45°角,并且湿料加料管6的管口朝下;干料出口7设置在圆筒主体1的底部;循环气体进气管8位于圆筒主体1的底部,循环气体进气管8共设置为四只,四只循环进气管8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均匀分布在同一圆周上四个切向位置上;循环气体出气管9设置在顶部圆台4的上方,位于釜体颈部5的侧壁上,并与圆筒主体1的轴线垂直;
在釜体的外侧壁上设置蒸气加热盘管10,在蒸汽加热盘管10中通入加热蒸汽,可以确保湿物料接触干燥釜的内侧壁时不会结垢。
具体实施中,相应的结构设置也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皖维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皖维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20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