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船舶用移动型控制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72023.5 | 申请日: | 2009-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02637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发明(设计)人: | 何俊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新宇缆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4 | 分类号: | H01B7/04;H01B7/17;H01B3/28;H01B3/30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38339***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舶 移动 控制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装备控制电缆,尤其涉及一种船舶用移动型控制电缆,属于电线电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适用于船舶甲板和野外作业等移动型控制电缆,需要具有较高的耐磨、耐油、耐化学品、耐候、耐辐射、抗撕、高强度、高弹性、高伸率、阻燃等特性。传统的该类电缆常用合成橡胶作护套材料,但难以同时满足上述多种性能的要求,其主要问题也在于性能不稳定,同时橡胶加工难度较大,不再适用当前市场发展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具有高机械性能、可移动的船舶用移动型控制电缆。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船舶用移动型控制电缆的结构特点是导体是采用多根镀锡软铜细线的绞合体,在所述导体上挤包橡皮绝缘层构成绝缘线芯;由多个绝缘线芯绞合成缆芯,在缆芯中填充纤维纱材料形成填充层,在所述填充层的外表面依次绕包无纺布带形成包带层和挤包聚氨酯弹性体TPU形成外护套层。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也在于:
所述绝缘层为乙丙混合橡皮绝缘层,所述导体上挤包橡皮绝缘层经硫化构成绝缘线芯。
所述导体采用GB/T3965标准中第5类或第6类导体。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中导体采用镀锡软铜线,为多根细铜丝的绞合体,弯曲半径小,提高了电缆的柔软性,通过设置小节径比,可以有效提高电缆弯曲性能;
2、本实用新型中绝缘层采用了电气性能优良、机械性能较高的乙丙橡皮混合材料,材料易得,加工方便,性价比最高;
3、本实用新型电缆外护套层采用聚氨酯弹性体TPU材料,具有较高的耐磨、耐油、耐化学品、耐候、耐辐射、抗撕、高强度、高弹性、高伸率、高模量、易着色、容易加工等综合性能的优势;
4、本实用新型电缆外护套层采用聚氨酯弹性体TPU材料,不仅电绝缘性能好,而且对导体有很好保护性能,使用安全,不易引起意外火灾事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四芯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导体,2绝缘层,3填充层,4包带层,5外护套层。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为四芯控制电缆,导体1采用镀锡软铜线,在导体1上挤包乙丙混合橡皮绝缘层2并经硫化构成绝缘线芯;由四根绝缘线芯绞合成缆芯,在缆芯中适当填充纤维纱材料形成填充层3,在填充层3的外表面绕包高强度薄型无纺布带形成包带层4,在包带层4的外表面挤包聚氨酯弹性体TPU形成外护套层5。
具体实施中,导体1采用GB/T3965标准中第5类或第6类导体结构,导体1的芯数为2-61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新宇缆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新宇缆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20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道路方向识别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校验PIN码的方法和智能密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