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连续生产纳米纤维膜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70600.7 | 申请日: | 2009-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953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涛;刘阿兴;刘昌炎;张禄荪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久联蓄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H3/16 | 分类号: | D04H3/16;D01D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生产 纳米 纤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续生产纳米纤维膜的装置,采用该装置能将高分子溶液用静电纺丝法连续制成纳米纤维膜。
技术背景
在专利申请号为200480056915和WO2005073441中,成功地描述了一种连续静电纺丝制膜装置。但是这些方案中缺乏对收卷装置的描述。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带有薄膜收卷装置的连续生产纳米纤维膜的装置。
发明的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静电纺丝制膜装置,一种能连续生产纳米纤维膜工业化装置。该装置包括直流高压电源、供液系统、喷头组、接丝系统、收卷系统。直流高压电源是一个电压可调范围为0-35000伏的高压发生器;供液系统由蠕动泵和耐有机溶剂的胶管组成;喷头组4由若干针头组成;接丝系统是一个直径为400-600mm长为800-1500mm的圆筒,称之为接丝辊1并与一调速电机相连;收卷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靠近接丝辊1的揭膜兼导向辊2,辊2是直径为100-200mm表面包有一层橡胶的圆筒,长度与接丝辊匹配,2与1的距离可由装在2上的气动元件调节;另一部分是收卷辊3,3与2的距离由装在3上的气动元件调节。
附图说明
附图中示意地显示了本发明装置的横截面图。图中标1为接丝辊;2为揭膜兼导向辊3为收卷辊;4为喷头组。
具体实施方式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生产纳米纤维膜工业化装置,以适当的高分子溶液制备纳米纤维膜。其过程是用供液泵将高分子溶液也称电纺液送向喷头组4,再由喷头流出。当喷头与接丝辊1之间形成高电场时,电纺液在喷头顶端形成泰勒锥体。由于电场的作用,液流分裂成若干细流,流向接丝辊。同时溶剂挥发高分子固化成纤维,在接丝辊上成膜。控制接丝辊转速,使接受的膜达到需要的厚度。将膜从接丝辊上剥离,绕过导向辊2达到收卷辊3。同时将辊2紧靠接丝辊1,由于两辊间的摩擦,使2与1线速度相同而方向相反转动。同时也将辊3紧靠2,由于两辊间的摩擦,使3与2线速度相同而方向相反转动,将膜收卷。辊2不断地将膜从辊1剥离,传送给辊3,形成连续生产。当收卷的膜达到一定数量时,调节气动元件使辊3与辊2离开,换上新的收卷辊,再紧靠辊2继续收卷。
实例
以3F公司牌号904的聚偏氟乙烯(PVDF)为电纺材料,以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丙酮为调节剂。以DMF和丙酮为混和溶剂,配制PVDF含量为8-10%的电纺液。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膜装置,进行制备纳米纤维膜。将电纺液用泵输送至喷头组4,经过喷头流出,在电场作用下进行静电纺丝制膜。直流高压电源的高压端与喷头组4相连,另一端接地,同时接丝辊1也与地端相连。调节高压输出在20000~35000伏,喷头与接丝辊间距为180mm左右,电纺温度控制在30~40℃。得到直径在40~1000nm的纤维,在接丝辊1上形成非织造布,称为纳米纤维膜。调节收卷辊的转速,可以得到10~100μm不同厚度的纳米纤维膜。将膜从接丝辊上剥离,绕过导向辊2达到收卷辊3。膜从接丝辊上不断地剥离,连续收卷在收卷辊上。
工业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生产纳米纤维膜的装置,适合于连续生产各种类型的纳米纤维膜。可连续生产厚度从10-100μm,尤其是生产20μm以下的膜,该装置克服了一般装置在剥离和收卷上的困难。纳米纤维膜可用于锂电池隔膜、燃料电池隔膜、水处理膜、防护用品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久联蓄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久联蓄电池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06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