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润滑转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170301.3 | 申请日: | 2009-08-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56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荣;郑瑞鸿;林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元山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N1/00 | 分类号: | F16N1/00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李树明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润滑 转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润滑转动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在马达技术领域的润滑转动装置。
【背景技术】
参阅图1,中国台湾公告第371019号「小型马达自润轴承之转轴构造」新型专利揭露一种转轴构造,该转轴构造包括一轴管11、一设置于该轴管11中的自润轴承12,及一穿置于该自润轴承12中的转轴13,其中,该转轴13上设有多道连续延伸的螺旋槽131。
利用该转轴13转动时所产生的负压,吸出该自润轴承12中的润滑油,配合所述螺旋槽131于转轴13转动时所产生的导流作用,导引位于该自润轴承12与该转轴13之间的润滑油向下流动,达成润滑该转轴13的效果;然而,因为重力的关系,会使自润轴承12中的润滑油最终都会积存于该转轴13的底部,导致该自润轴承12的润滑效果逐渐消失,造成该转轴构造的使用寿命较短。
为了改善上述缺点,相关业者遂研发出如中国台湾公告第390548号「小型马达自润轴承油液回收构造」新型专利所揭露的技术,如图2所示,其主要改善的地方在于:该自润轴承12的外表面上形成有一槽道121,利用该转轴13转动时所产生的负压,吸出该自润轴承12中的润滑油以润滑转轴13,同时于转轴13转动时所往上流出的润滑油,则会沿该槽道121中流动,配合自润轴承12的毛细现象予以收回以循环使用润滑油,借此增加该自润轴承12的使用寿命。
但是,无论是中国台湾公告第371019号或是第390548号所揭露的技术均只能利用自润轴承12的毛细现象被动地进行润滑油的循环,再加上重力的关系,造成现有技术的润滑油循环效果差,而且润滑效果不均,因此,如何更有效率的循环润滑油,以提高润滑效果,就成为相关业者所欲积极克服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循环与润滑效果较佳的润滑转动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润滑转动装置,包含:一个形成有一个储油空间的轴管、一个设置于该储油空间中的转动单元,及一个循环单元,该转动单元包括一个设置于该储油空间中的轴承,及一根穿设于该轴承中的转轴,其中,该轴承将该储油空间区隔为一个回流部与一个储油部,且该轴承具有一个触抵于该轴管上的外周面、一个与该外周面相间隔的内周面,及一条形成于该内周面上且两端分别连通该回流部与该储油部的导沟,其特征在于:该循环单元包括一个设置于该转轴上且位于该储油部中的拨动件,及至少一条连通该回流部与该储油部的循环通道。
本实用新型润滑转动装置是应用在马达的技术领域,该润滑转动装置包含:一轴管、一设置于该轴管中的转动单元,及一位于该轴管中的循环单元。
该轴管形成有一能储存润滑油的储油空间;该转动单元包括一个设置于该储油空间中的轴承,及一根穿设于该轴承中的转轴,其中,该轴承将该储油空间区隔为一个回流部与一个储油部,且该轴承具有一个触抵于该轴管上的外周面、一个与该外周面相间隔的内周面,及一条形成于该内周面上且两端分别连通该回流部与该储油部的导沟。
该循环单元包括一个设置于该转轴上且位于该储油部中的拨动件,及至少一条连通该回流部与该储油部的循环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该拨动件随该转轴转动而推动润滑油向上流动,配合与该回流部及该储油部相互连通的循环通道,以及形成于该轴承内周面的导沟,使该拨动件能推动该储油部中的润滑油流经该循环通道、回流部及导沟而回流至该储油部中,提高润滑油的循环与润滑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剖视图,说明中国台湾公告第371019号新型专利案所揭露的技术。
图2是一局部剖视图,说明中国台湾公告第390548号新型专利案所揭露的技术。
图3是一剖视图,说明本实用新型润滑转动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
图4是一剖视图,说明本实用新型润滑转动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种拨动件态样。
图5是一剖视图,说明本实用新型润滑转动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
图6是一剖视图,说明本实用新型润滑转动装置的第三较佳实施例。
图7是一剖视图,说明本实用新型润滑转动装置的第四较佳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元山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元山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03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端面波纹组合式油封
- 下一篇:一种高层住宅太阳能中央供热水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