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金属编织屏蔽铠装船用电力电缆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170132.3 | 申请日: | 2009-08-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79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 发明(设计)人: | 刁宏明;董吟梅;李正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蓝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B9/02 | 分类号: | H01B9/02;H01B7/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王雪梅 |
| 地址: | 2393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编织 屏蔽 装船 用电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各种船舶及海上石油平台等水上建筑物传输电能领域,特别是一种金属编织屏蔽铠装船用电力电缆。
背景技术
在具有铠装结构的控制电缆现行结构中,均有的用以保护缆芯免受铠装层伤害的内衬层。内衬层的厚度为1.0~2.4mm。这种结构对钢带和钢丝(绕包)铠装的电缆来说,无疑是合理的必要的,但是对金属编织铠装电缆就值得推敲:金属编织采用直径仅为0.2~0.4mm的镀锡铜丝或镀锌钢丝,它们对缆芯可能造成的伤害远小于钢带和钢丝(绕包)铠装,如果还采用相同的内护层结构,显然不太合理:既浪费材料、增加成本,又使得电缆重量大,安装、运输都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既节约材料,又方 便运输、安装的金属编织屏蔽铠装控制电缆。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金属编织屏蔽铠装船用电力电缆,包括将裹有绝缘层的金属导线绞合而成的缆芯,在所述缆芯外包裹一金属编织屏蔽铠装层,在所述金属编织屏蔽铠装层外设置一护套;在所述缆芯与金属编织屏蔽铠装层之间设置有无卤阻燃绕包材料内衬层;在所述缆芯与无卤阻燃绕包材料内衬层之间填充有填充料;
所述金属导线为铜导线;所述屏蔽铠装层由直径为0.2~0.4mm的退火铜丝或镀锡铜丝编制;无卤阻燃绕包材料内衬层的厚度为0.023~0.05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用于电气绝缘的无卤阻燃绕包材料作为内衬层厚度仅为0.023~0.050mm,但其拉伸强度大于150MPa,断裂伸长率大于60%,介电强度130kV/mm,确保了性能,减小了电缆外径;(2)采用金属丝线编织构成的屏蔽铠装层既防止了静电干扰和电磁感应,也有效地保护了缆芯免受机械损伤(能够承受一定的拉力和压力),同时减小了电缆安装时的最小弯曲半径;(3)省略了内衬材料,使得本实用新型重量轻、节料,方便运输、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金属编织屏蔽铠装船用电力电缆,包括将裹有绝缘层2的金属导线1绞合而成的缆芯,在所述缆芯外包裹一金属编织屏蔽铠装层4,在所述金属编织屏蔽铠装层4外设置一护套5,在所述缆芯与金属编织屏蔽铠装层4之间设置有无卤阻燃绕包材料内衬层3;在所述缆芯与无卤阻燃绕包材料内衬层3之间填充有填充料6。
所述金属导线1为铜导线;所述屏蔽铠装层4由直径为0.2~0.4mm的退火铜丝或镀锡铜丝编制;无卤阻燃绕包材料内衬层3的厚度为0.023~0.05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蓝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蓝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01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