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学步车的收折轴心校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69559.1 | 申请日: | 2009-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238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陈咏乔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属维京群岛商贯新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台湾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D13/04 | 分类号: | A47D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学步 轴心 校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学步车,特别涉及学步车的收折轴心校正装置。
背景技术
婴幼儿从爬行阶段要进入步行阶段的过程中,因为双脚肌肉尚未发育完全加上平衡感差,初期难免跌跌撞撞。为防止婴幼儿跌倒撞伤,父母多会准备学步车给婴幼儿使用,以辅助其学习行走;另一方面学步车能避免婴幼儿跌撞,令其建立信心而不惧怕学习,能加快学会走路。
一般学步车结构是由一支杆组连结上盘与下盘而成,其中支杆组多为可收折式结构,以便让上盘可降迭至下盘上方靠接,以缩小体积以节省收纳空间。所述的支杆组多是由两根直杆体交叉组合而成,其交叉处设有轴体,收折时即以轴体作为支点旋转杆体。
现有支杆组的各直杆体必须为直杆,原因是受制于轴体的位置。如图1所示,若将任一杆体制成弯杆,由于两杆体的交叉位置改变,非位于等距的交叉中心,将造成支杆组前后端下降高度距离不一致;上盘前端可下降至接触下盘,但后端却无法降至下盘上方(如图2所示),造成无法靠贴、不平衡、不美观的怪异收折状态。
实用新型设计人有鉴于现有弯杆型学步车无法完全理想收折的缺失,遂特以研创成本案,期能凭借本案的提出,以改进现有缺点,期使所述的种产品能臻至完善、理想与实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学步车的收折轴心校正装置,其主要目的为:在弯杆型学步车的收折结构处设置一辅助组件,以改变收折机构的旋转轴心位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学步车的收折轴心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学步车的上盘与下盘间设有对应的叉架组,各叉架组包括:
第一支杆与第二支杆,两者呈交叉关系,各支杆顶端连接至上盘,各支杆底部连接至下盘;
至少一偏心轴板,设在第一支杆与第二支杆间,偏心轴板上有轴孔连接至其中一支杆,偏心轴板并设有组合孔结合至另一支杆。
其中:所述的第一支杆为直杆状,且第二支杆为弯杆状。
其中:所述的第一支杆与第二支杆中至少其一为弯杆造型。
凭借上述结构组合,本案具体功效在于:由于轴孔不在第一支杆与第二支杆交叉处,收折时叉架组以轴孔为中心转折,进而上盘能平行下降,其前后端都能完全迭至下盘上,达成平整收折与节省空间的双重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学步车叉架组若为弯杆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学步车叉架组若为弯杆时的收折侧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未收折前的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收折后的侧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上盘;2-叉架组;21-第一支杆;22-第二支杆;23-偏心轴板;231-轴孔;232-组合孔;3-下盘;4-滑轮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兹谨就本实用新型学步车的收折轴心校正装置其结构组成,以及所能产生的功效,配合图式,举一本案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首请参阅图3、图4与图5所示,本案学步车的收折轴心校正装置,包括有:
一上盘1,是一环形框架,适当处设有拴孔与轨道(图中未示)用来组合叉架组2。
叉架组2,由第一支杆21、第二支杆22以及偏心轴板23组成,所述的第一支杆21是直杆造型,而第二支杆22则为弯杆造型,偏心轴板23上设有一轴孔231与两组合孔232;其中偏心轴板23以轴孔231连接至第一支杆21适当处并可自由转动,再以组合孔232固定至第二支杆适当处,而且轴孔231位置错开第一支杆21与第二支杆22交叉处。叉架组2更以第一支杆21上端组合至上盘1的轨道并可滑动,第二支杆22上端连结至上盘1的拴孔中并可转动,且本实施例以两组叉架组2平行设置上盘1左右两边。
一下盘3,是一环形框架结合于叉架组2下端;下盘3适当处设有拴孔与轨道(图中未示),第一支杆21下端连结在下盘的拴孔中并可转动,第二支杆22下端组合至下盘的轨道中并可滑动。
滑轮单元4,是一种可自由转动的轮体,结合于下盘3底部。
接着请参阅图6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收折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欲收折时是将上盘1向下压,第一支杆21与第二支杆22以轴孔231为支点交叉旋转,直到上盘1完全下降至下盘3上缘。由于叉架组2的旋转支点位置并非在第一支杆21与第二支杆22交叉处,而是以轴孔231为支点,所以第二支杆22虽为弯杆造型却不影响上盘1前后端下降的高度与距离,改进弯杆造型学步车收折后,上盘1无法平置贴靠在下盘3的缺失。所以本案确实可达成平整收折并节省收纳空间的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属维京群岛商贯新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台湾分公司,未经英属维京群岛商贯新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台湾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95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尔夫球车的高度调节装置
- 下一篇:健身车的收折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