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马铃薯收获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169012.1 | 申请日: | 2009-08-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76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 发明(设计)人: | 林建智;郜左顺;董世彦;关却多杰;马高玄;李益帮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建智 |
| 主分类号: | A01D17/06 | 分类号: | A01D17/06;A01D33/12 |
| 代理公司: | 西宁金语专利代理事务所 63101 | 代理人: | 哈庆华 |
| 地址: | 810600***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马铃薯 收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机械,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可减少马铃薯损伤并解决传动力不够的马铃薯收获机。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马铃薯作为一种经济作物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在我国收获马铃薯等块茎、根类农作物多用人工或采用简单机械,费时费力,远不能满足大田作业。近年来出现的关于马铃薯收获机,缓解了这一矛盾,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如因结构原因使果实受损,马铃薯皮被碰坏或被切断等。专利号:ZL200520035125.4,名称为“手扶拖拉机配套马铃薯收获机”公开了有关马铃薯收获机是通过手扶拖拉机作为动力带动犁铲挖掘马铃薯,通过较短的四连杆结构传动振动筛将马铃薯和土块分离。但此振动筛的颠簸仍会碰坏马铃薯表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以解决马铃薯在收获的过程中损伤严重,结构复杂且传动力不够问题的马铃薯收获机。
本实用新型一种马铃薯收获机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本实用新型一种马铃薯收获机包括大架、倒向齿轮、传动轴、离合器链轮、手扶连接器、半轴链轮、双链条、传动齿轮、双链轮、双链条、输送双链轮、犁铧、双链条、双链轮、犁铧升降调节器、传送滚子、斜度调节锁片、手扶连杆、离合器档杆、手扶传动轴、中间传动链轮轴、滚子支架、轴支架、外输送链轮轴、外输送双链轮,所述的大架通过焊接在大架前端的手扶连接器与手扶拖拉机机架连接,半轴链轮通过手扶传动轴与手扶拖拉机动力输出连接;传动轴通过两端的轴承座固定在大架前端上方,离合器链轮与传动轴左端固定连接,离合器固定安装在传动轴左端离合器链轮外侧,传动齿轮固定在传动轴右端;中间传动链轮轴通过轴承座固定在大架右侧传动轴的后端,倒向齿轮固定在中间传动链轮轴上中间传动双链轮内侧,中间传动双链轮固定在中间传动链轮轴上倒向齿轮外侧;所述的传送滚子通过轴承固定在滚子支架两侧支板之间,滚子支架前端与大架前端下方铰接连接,滚子支架后端通过螺栓和斜度调节锁片固定在大架后端部,输送双链轮固定安装在输送链轮轴上,外输送双链轮固定安装在输送链轮轴上输送双链轮内侧,外输送链轮轴通过轴支架固定在滚子支架上中间传动双链轮下方,传送滚子两轴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滚子双链轮。
本实用新型一种马铃薯收获机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马铃薯收获机由手扶拖拉机带动,犁铧将马铃薯收获后顺犁铧的斜度输送到滚子上,并通过双链轮带动滚子转动将马铃薯送到地面上,马铃薯上的土在滚子滚动过程中脱落从滚子之间的缝隙掉到地面上。由于马铃薯是在输送滚子转动过程中向后移动,消除了现有技术中的马铃薯收获机是靠振动筛的振动和振动筛的斜度将马铃薯输送到地面上时对马铃薯皮的损伤。同时本实用新型采用双链轮带动滚子转动,当犁铧收获过多的马铃薯使手扶拖拉机不能前行时,滚子继续转动将马铃薯送到地面上,减轻了手扶拖拉机的负荷,使手扶拖拉机得以继续工作。尤其是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双链轮传动,其传动可靠,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马铃薯收获机传动力不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马铃薯收获机可广泛应用于平地、丘陵、坡地、山区地块上马铃薯的收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马铃薯收获机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大架;2、倒向齿轮;3、传动轴;4、离合器链轮;5、手扶连接器;6、半轴链轮;7、双链条;8、传动齿轮;9、双链轮;10、双链条;11、输送双链轮;12、犁铧;13、双链条;14、双链轮;15、犁铧升降调节器;16、传送滚子17、斜度调节锁片;18、手扶连杆;19、离合器档杆;20、手扶传动轴;21、中间传动链轮轴;22、滚子支架;23、轴支架;24、外输送链轮轴;25、外输送双链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一种马铃薯收获机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建智,未经林建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90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