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安全防盗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68928.5 | 申请日: | 2009-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944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易水;叶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合纵连横资产经营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5/00 | 分类号: | B60R25/00;H04N5/232;G06K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徐丰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安全 防盗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全防盗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基于虹膜识别技术开发的汽车安全防盗系统。
背景技术
虹膜识别技术是生物识别技术的一种,它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根据人体生理特征,将生物和信息两大技术交汇融合为一体的模式识别。
所谓虹膜,是位于人眼的瞳孔和巩膜之间的具有色素沉着能收缩的环形薄膜。它作为重要的身份鉴别特征,与其它生物识别技术对比,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第一、唯一性:大量的临床观察发现,虹膜具有独特的结构,即便同一个人,左眼和右眼的区别也是十分明显的。这是作为身份识别的基本依据;第二、稳定性:当虹膜发育完全后,它在人的一生中是稳定不变的,一般疾病不会对其造成损伤;第三、隔离性:虹膜位于眼睛内部,角膜后面,使其具有天生隔离和保护能力;第四、无侵犯性:虹膜识别时,摄像机可定距对用户眼睛进行扫描,而无需接触;第五、防伪性:人很难冒手术失败、眼睛失明的代价而改变其个人虹膜组织之特征进行伪造。
虹膜研究历史发端于三十年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其技术应用于人类生活且产品化已是科研工作者研究热点,同时虹膜识别也将成为最为准确的个体识别手段。1987年,美国眼科专家Leonard Flom和Aran Safir获得虹膜识别概念的专利;1994年,Daugman获得“基于虹膜分析的个人身份识别系统”专利,这也是当今普遍采用的虹膜识别算法。虹膜识别技术的研究在国外较早,Daugman、Wildes、Boles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算法以改进和改善识别过程中的缺点。国内虹膜研究起步较晚,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解梅教授团队对此有深入研究。参见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1241550A、CN101246544A,特别地,将虹膜技术应用于汽车电子,尤其是汽车安全防盗系统并未见报道,市场也无相关产品。
随着汽车数量的日益增加,汽车被盗已成为愈加严重的问题。尽管,现有市面上存在各类汽车防撞产品,比如特殊车门和高级车锁、防盗加固器以及报警器,可是由于破解技术阈值不高,并未真正有效解决汽车偷盗行为的发生。利用现今先进的虹膜、指纹、脸部识别等图像识别技术应用于汽车产业,可以极大的提高汽车安全防盗性能和生活便利,保障汽车购买用户的利益,也是汽车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专利旨在提出一种汽车安全防盗系统,特别的,涉及到利用基于虹膜技术开发的汽车安全防盗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安全防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采集虹膜图像的虹膜采集装置、用于对比判断虹膜图像的虹膜处理器和用于允许启动汽车和报警的执行模块,所述虹膜采集装置、虹膜处理器和执行模块依次连接,其中,虹膜采集装置与虹膜处理器为信号连接方式,虹膜处理器通过输入输出模块(即I/O模块)与执行模块连接;所述虹膜处理器设置有通过信号方式连接的用于存储虹膜信息的用户数据库、用于处理虹膜信息的处理单元和图像提取单元;所述执行模块包括通过信号连接的报警模块、执行控制模块、点火系统ECU和点火器、方向盘锁。本实用新型的虹膜采集装置通常安装在汽车仪表板附近或者挡风玻璃的合适位置。
所述虹膜采集装置包括连接在一起的摄像机和摄像机控制机,摄像机采用高分辨率的摄像机;所述摄像机还包括连接在一起的CMOS或CCD光学成像镜头和调焦装置。
所述虹膜处理器是将虹膜采集装置所采集的虹膜图像数字化后传输到处理单元;在信息处理单元进行预处理和分割等图像处理步骤;之后,经由例如Gabor滤波器等图像提取单元,对图像进行特征提取;获取目标人“虹膜”Hamming距编码,以同提前获取的“根虹膜”或“特征虹膜”Hamming距编码比对,据此判定目标人“虹膜”是否与“根虹膜”或“特征虹膜”匹配。
所述用户数据库存储有唯一的“根虹膜”和多个不同授权客户“特征虹膜”信息。
所述报警模块为语音提示模块,或者灯光提示模块,或者语音加灯光提示模块等等。
所述系统还设置有与虹膜处理器信号连接的照明模块,用以提高采集图像的质量和使得获取虹膜图像光源光斑最弱化,便于后序虹膜图像的处理。
所述系统还设置有用户操作界面,由高清LCD显示、键盘和软件构成,或者可以由触摸屏和软件构成,其目的在于提供更为友好的人机交互环境;用户操作界面与用户数据库相互连接,并与虹膜处理器信号连接。用户界面模块方便于用户“根虹膜”信息输入、“特征虹膜”信息输入和取消、用户属性信息输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合纵连横资产经营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合纵连横资产经营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89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