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束弹性张缩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68607.5 | 申请日: | 2009-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55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文和 |
主分类号: | F16L3/233 | 分类号: | F16L3/233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汤保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束 弹性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两管件相互穿套衔接时的固定管束,是在管束的圈体上的预定处弯曲一张缩部,以使管束两端扣固后仍具有弹性张缩的作用。
背景技术
先前发明人所申请的管束如图1所示,包括具两开放端的圈体1,其中一开放端末弯设有一扣勾部11,另一开放端的邻近端末处则凸伸设置一受扣部12,是由一夹钳工具的夹迫而使扣勾部11越过受扣部12后,让扣勾部11勾于受扣部12的背后而固定住,进而令圈体1内两相互穿合衔接的管件被夹迫固定住;但由于该圈体1的内侧面是同一弧状平面,当其两迭合后欲无法形成正圆的形状,造成局部处产生空隙S,导致管内高压的液气会有由该处泄漏之虞。
因此,发明人在圈体1的一开放端处设有一较大内径的凹容面10(如图2所示),进而让圈体1另一开放端在圈体1两端扣合而紧缩时,可以沿着没于凹容面10上移动,进而使整个圈体1的内侧面在紧缩束管时,能够形成真正的正圆状态,使圈束处不会有空隙发生。
不过,上述的两种管束或其它类似的管束,为了适用于不同管径大小的管件使用,必须制作出不同尺寸大小的管束,使能对应于一定管径范围内的管件使用,但若管件的外径稍为大于原来对应使用的管束规格时,若欲以大1号规格的管束进行圈束时,可能会发生紧束力不足而过于松弛,可是若以原规格的管束进行圈束时,可能会造成其两端扣勾上的困难;或者,两相互穿合的管件的外侧管件,若是软质材料所制成时(例如橡胶管),即使勉强的将管束的两端扣上而紧束时,会让软质管件受到过于强大紧束力的束缚,进而造成软质管件容易遭受到破坏,所以我们发现管件通常会由紧束处断裂而使时所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已知改善管束适用管径范围有受限之虞、以及对于软质管件可能因紧束力太大而造成破坏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管束两端扣固后仍具有弹性张缩的作用,而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具有两开放端而分别设有扣勾部及受扣部的圈体的管束,令其邻近扣勾部的圈体上弯曲设一张缩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管束圈体上所弯曲的张缩部,使管束的两端扣合时,由该张缩部本身的弹性张缩作用,让管件被圈束时所产生的过大紧束力,可以获得适度的张缩而缓解,进而让管束具有适当的紧束力而不致于伤害管件,同时也让管束所能适用的管径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已知管束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已知管束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管束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管束的侧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管束圈束管件后的示意图。
图中1.圈体,11.扣勾部,12.受扣部,13.张缩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管束是包括一圈体1,且令该圈体1具有两开放端,令其中一开放端的邻近末端处,设有一凸伸的受扣部12,而另一开放端的末端处则设有一弯曲形成勾状的扣勾部11,使扣勾部11可以勾合于受扣部12的背后,并在邻近扣勾部11的圈体1上,再弯曲设凸出的张缩部13,而该张缩部13具有弹性张缩的作用。
是以,请再参阅图5所示,当管束的圈体1对两相互穿合的管件进行圈束时,在扣勾部11越过受扣部12而扣勾住受扣部12后,圈体1本身由于内径的缩小,使对管件产生圈缩的紧束力,将两衔接的管件紧紧地束缚固定住外,在圈体1上所设置的张缩部13,更因其本身的弹性张缩的作用,使得若圈体1对管件所产生的紧束力过大时,该张缩部13处即能产生适当的缓解作,让圈体1的紧束力稍为释放而不致于过大伤害到管件,特别对于软质材料的管件,在保有应有的紧束力外,更具有保护的效果,同时也让同一规格的管束,可适合于更大的不同管径范围的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文和,未经陈文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86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ED发光板
- 下一篇:可固定管道的橡胶隔振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