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半挂车底架及半挂车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68150.8 | 申请日: | 2009-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844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刘正道;宋作伟;林万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20 | 分类号: | B62D21/20;B62D59/00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吕俊清 |
地址: | 518067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挂车 底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半挂车底架,尤其涉及半挂车底架的牵引板,还涉及一种包括该半挂车底架的半挂车。
背景技术
在普通半挂车底架的前段结构中,牵引板与两大梁下翼板的下表面直接焊接在一起,如图1所示,牵引板46的上表面贴合在下翼板43的下表面430,此段大梁的高度较小,这使得大梁在底架前段的高度受到很大的限制,而大梁的高度直接决定了其抵抗受力变形的能力,也就是刚度的大小,由于车辆结构的限制,牵引板处大梁高度本来就较其他处要小,而该连接结构又进一步降低了其高度,从而使得该处大梁的刚度缺陷更加突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挂车底架及包括该底架的半挂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大梁高度较低及其带来的刚度较小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半挂车底架包括左大梁、右大梁和连接于所述左大梁与右大梁之间的牵引板,所述牵引板呈U形结构,其包括底板和分别竖立于所述底板左右两边的左右翼板,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和所述左大梁及右大梁的下翼板的下表面平齐;所述左大梁的下翼板连接于所述左翼板和所述底板的连接处,所述左大梁的上翼板和所述左翼板的上部连接;所述右大梁的下翼板连接于所述右翼板和所述底板的连接处,所述右大梁的上翼板和所述右翼板的上部连接。
根据上述半挂车底架,还包括密封立板,其焊接于所述左翼板和所述左大梁中间的空腔开口以及所述右翼板和所述右大梁中间的空腔开口。
根据上述半挂车底架,所述左翼板的上端面连接于所述左大梁的上翼板的下表面;所述右翼板的上端面连接于所述右大梁的上翼板的下表面。
根据上述半挂车底架,所述左翼板的内表面和所述左大梁的上翼板的内端面平齐;所述右翼板的内表面和所述右大梁的上翼板的内端面平齐。
根据上述半挂车底架,所述左翼板的上端面和所述左大梁的上翼板的上表面平齐;所述右翼板的上端面和所述右大梁的上翼板的上表面平齐。
根据上述半挂车底架,所述左大梁和右大梁的下翼板设有一凹口,所述凹口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左翼板和右翼板的长度,其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左翼板和右翼板的厚度,所述左翼板和右翼板分别镶嵌于对应的凹口中。
根据上述半挂车底架,所述左翼板的上端面连接于所述左大梁的上翼板的下表面;所述右翼板的上端面连接于所述右大梁的上翼板的下表面。
根据上述半挂车底架,所述凹口的深度等于所述左翼板和右翼板的厚度,所述左翼板的内表面和所述左大梁的上翼板的内端面平齐;所述右翼板的内表面和所述右大梁的上翼板的内端面平齐。
为了更好的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半挂车,其包括底架,所述底架为上述任一半挂车底架。
在本实用新型中,牵引板为U形结构,其下表面和两大梁的下翼板平齐,这使得大梁增加了相当于牵引板厚度的高度,其刚度得到了显著增加。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半挂车底架大梁和牵引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半挂车底架优选实施例的前段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优选实施例的大梁和牵引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半挂车底架另一优选实施例的大梁和牵引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和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半挂车底架第三优选实施例的大梁和牵引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半挂车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于半挂车底架为左右对称结构,包括左大梁和右大梁,在半挂车底架的前段,一牵引板连接于两大梁之间,为了简化附图标记,在下述各半挂车底架的优选实施例中仅对左大梁与牵引板的连接关系进行描述,对右大梁与牵引板的连接关系不再赘述,将左大梁与牵引板的连接结构和位置关系推及右大梁与牵引板的连接结构和位置关系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是显而易见的。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半挂车底架优选实施例的前段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优选实施例的大梁和牵引板连接结构示意图,牵引板46呈U形结构,包括左右两翼板和底板,左右两翼板竖立在底板的两边,虽然牵引板46包括三个主要部分,优选的是三者应为一整体,也即用同一块钢板折弯而成。底板的下表面460和下翼板43的下表面430平齐,下翼板43焊接在U形结构的折弯处,牵引板46的左翼板的上端面462焊接在左大梁的上翼板的下表面411,上翼板41的内端面412和左翼板的内表面461在竖直方向上平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81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