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输送装置用耐磨工件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68066.6 | 申请日: | 2009-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55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易小刚;欧耀辉;周水波;秦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43/00 | 分类号: | F16L43/00;F16S1/00;B32B33/00;B32B1/08;B65G53/34;B65G53/5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兆岭;逯长明 |
地址: | 4101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输送 装置 耐磨 工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材料,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输送装置用耐磨工件。
背景技术
随着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往往希望材料既具有高的硬度、又具有较高的韧性,然而对于同一种材料,强度和韧性两者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现有技术中,大多采用复合的方式,将软硬两种材料搭配在一起,结合两种材料的优势,来满足对硬度与韧性的要求。然而,这种制作复合材料的方式在很多工况下是无法满足要求的,主要存在如下问题:首先,两种材料由于物理和化学性能的差别,很难形成冶金结合或无间隙的紧密结合,难以将两种材料的优点充分发挥出来;其次,制作复合材料的工艺比较复杂,质量很难控制、稳定。因此,开发新工艺以使同一种材料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良好的韧性成为材料工作者的重要研发方向。
在现有技术中,比较成熟的制备单一软硬结合材料的方式是对工件进行表面淬火处理,在工件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硬化层作为工作面,而工件内部仍然保持原先较软的状态,从而达到对硬度与韧性的综合要求,这一工艺在很多场合都得到了成功的应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对于混凝土泵用输送管道,在泵送混凝土时,需要输送管内表面具有较高的硬度来满足耐磨性的要求,因此可以采用整体淬火的方法来来提高输送管内表面的硬度。然而,由于输送管泵送混凝土时还要承受较高的压力,若输送管整体淬火硬度过高,容易导致脆裂爆管造成安全事故;若输送管整体淬火硬度过低,则其耐磨性不高,满足不了使用要求。
有人采用内表面淬火的方式对输送管进行了处理,希望输送管内表面硬度高,耐磨损,外表面硬度低,韧性好,保护输送管爆裂。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并没有得到人们预想的效果,其主要原因是:管件内表面淬火的工艺较难控制,质量很难稳定;此外,内表面淬火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软点,在输送混凝土时,这些软点就会提前磨损失效,从而导致整个输送管失效,输送管的使用寿命往往取决于这些软点的寿命;并且,表面淬火硬化层的厚度有限,对于要求较高厚度耐磨层的工件,表面淬火的效果并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输送装置用耐磨工件,该耐磨工件在整体满足硬度要求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韧性,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表面硬化的软点导致工件寿命降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凝土输送管道用耐磨工件,包括经过整体硬化处理的工件基体,和在所述工件基体的非工作面形成的表面软化层。
优选的,所述耐磨工件为耐磨板或者用于泵送输送混凝土的输送管道。
优选的,所述耐磨工件为用于泵送混凝土的输送管道,在所述输送管道的外表面形成所述表面软化层。
优选的,所述输送管道具有弯管部,所述弯管部具有相等的壁厚,所述弯管部的基体具有相等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输送管道具有弯管部,所述弯管部的壁厚从弯管两端向弯管部中间逐渐变大,所述弯管部的表面软化层具有相等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输送管道具有弯管部,所述弯管部具有相等的壁厚,所述弯管部的基体厚度从弯管部两端向弯管部中间逐渐变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凝土输送装置用耐磨工件,该耐磨工件包括经过整体硬化处理的工件基体,和在所述工件基体的非工作面形成的表面软化层,所述经过整体硬化处理的工件基体具有较高的硬度,耐磨性好,而非工作面上表面软化层由于具有较低的硬度,因此可以提高耐磨工件的韧性,延长工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制备的工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制备的工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制备的工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制备的工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工件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制备的工件剖面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工件沿A-A方向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制备混凝土输送装置用耐磨工件的处理方法的实施例,包括:
对耐磨工件进行整体硬化处理;
对所述整体硬化处理后的耐磨工件的非工作面进行表面软化处理,在所述非工作面形成表面软化层,所述表面软化层的硬度比表面软化层下的工件基体的硬度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80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密封铅酸蓄电池上盖结构
- 下一篇:汽车空调出风口壳体与垂直叶片的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