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镜头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67955.0 | 申请日: | 2009-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72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黄子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7/04 | 分类号: | G02B7/04;H04N5/225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程凤儒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镜头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镜头模组,尤其是一种镜头是以导轨方式调整焦距的镜头模组。
背景技术
现有的镜头模组结构包括一具有多数透镜的镜筒及一底座。该镜筒是以螺旋升降的方式进入该底座内以进行调整焦距的动作,待达到最佳焦点后,随即再上胶固化。但以螺旋升降的方式常常会因螺纹于成型时有误差,且螺纹间因彼此磨擦,或上胶干燥固化时,因螺纹搭配松动等因素,导致镜头易发生跑焦或偏斜的情况,造成对焦失准,成像质量不佳。
之后业者提出如中国台湾专利号第TWM310543号所示,该镜头模组包括有一光学镜头及一撑座,该撑座设有一弹性体,该光学镜头通过该弹性体的弹力特性,使该光学镜头可压缩该弹性体以调整焦距,待达到最佳焦距,此时再将该光学镜头胶合固化于该撑座上;但使用时仍有问题存在,当该光学镜头胶合固化于该撑座时,基于该弹性体具有弹性的缘故,该光学镜头与该撑座胶合固化瞬间,该弹性体仍会造成该光学镜头些许的位移,但些许的位移却会令该镜头对焦失准,无法达到优化的成像质量。
鉴于现有的镜头模组仍有诸多问题亟待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更具进步性的镜头模组,期能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镜头模组,该镜筒是以非螺牙式结合于该底座,令焦距调校而施以胶合固化组装后,获得更精准的镜头模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设计方案:
一种镜头模组,包括:
一镜筒,具有一物侧端及一像侧端,所述镜筒内部还设有一透镜组;
一底座,开设有一供镜筒穿组用的对应状透孔,且镜筒外缘表面与底座透孔间设有一导轨式的调整部,使镜筒可凭借该调整部,以非螺旋方式相对底座透孔前、后位移调整。
所述的调整部包含设于镜筒两侧的二导轨,及底座透孔内缘壁面朝外凹设的二导槽。
所述的镜头模组包括有一基板,所述基板内部设置有感光组件。
所述的底座具有一接合面,所述接合面设有复数的连接柱,所述的基板设有相对应的连接孔。
所述镜筒的外形为圆筒体。
所述镜筒的外形为矩形体。
所述的二导轨的轨身上开设一卡沟,导轨呈非连续状。
所述的镜头模组,其中该底座具有一接合面,该接合面设有复数的连接柱,该基板设有相对应的连接孔。
通过上述结构,该镜筒可通过该调整部定位于该底座的透孔内,再胶合进行固化,期能达到精准对焦且固化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镜头模组可有效改善现有光学镜头因采用旋转方式调焦时,因螺纹间些微误差而造成失焦的问题,且本实用新型镜头与底座采用导轨式设计,方便模组制作及提升量产的稳定性,更符合精密趋势的需求。
2.本实用新型的镜头模组经外部的治具调整好焦距后,在无任何外力接触下,该镜筒不会有任何的位移,因此当要点胶固定时,本实用新型即能以当初经治具调整完的最佳距离进行点胶固化,调整至优化的焦距,令该镜头模组可呈现完美的成像;且该设计可依各家光学镜头厂商的焦距需求事先调校,令厂商购买镜头后,不需进一步耗时调整与基板焦距的技术课题。
3.本实用新型的镜筒的外形也可配合相关的产品需求,设计成矩形体(如图4及图5所示),因本实用新型用于微型相机内部,而微型相机本身内部的容置空间极有限,内部组件的外型需要互相配合,才可将内部空间发挥最大效能,因此本实用新型可配合微型相机的内部空间,令微型相机可发挥更高效能。
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不仅新颖实用,更具有突破性的进步功效,符合专利法规要件,于是依法提起专利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合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利用治具调焦的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组合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镜筒 31:连接孔
11:物侧端 32:感光组件
12:像侧端 40:调整部
13:摄像孔 41:导轨
20:底座 42:卡沟
21:透孔 50:治具
22:导槽 51:本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79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