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劫盗报警保险箱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67200.0 | 申请日: | 2009-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817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白学如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燕隆征宇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G1/10 | 分类号: | E05G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劫盗 报警 保险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险箱,特别是一种具有报警功能的防劫盗报警保险箱。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将贵重物品,如现金或珠宝等,保存在家中,而为了保证这些存放在家中的财产的安全,人们常用到具有防盗功能的保险箱,这些保险箱具有报警功能和电击功能,保险箱内设有安全侦测模块,当安全侦测模块侦测到异常时便会控制保险箱进行报警和电击(也可以通过遥控器的控制进行),阻止盗窃继续发生以挽回损失,也有保险箱带有全球定位系统,即便是盗窃成功后,也可以通过该系统继续追踪该保险箱,增加保险系数。
但是目前的防盗保险箱仍存在如下的缺点:1、遥控器操作控制距离较近(一般50-100米),在与保险箱距离大于遥控器作用范围的时候,无法收到报警信息,不能实现遥控器监控防盗;2、在保险箱被劫盗后当保险箱与箱主人距离较远时,容易丧失保险箱的位置信号,即使采用全球定位系统,也会出现由于在一些区域,特别是在建筑物内信号减弱或消失而丧失保险箱的位置信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以远距离进行报警,并且能够提供稳定的位置信息的防劫盗报警保险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防劫盗报警保险箱包括外壳设有夹层的箱体、设置在箱体外壳夹层内的供电电源、用于侦测该防劫盗报警保险箱安全状况的防劫盗控制模块,该防劫盗控制模块与供电电源电性连接,该防劫盗报警保险箱还包括有自动报警装置,该自动报警装置包括GSM主控通讯装置、GSM报警模块,GSM主控通讯装置和GSM报警模块均与SIM卡配合,GSM报警模块与防盗控制模块电性连接,防劫盗控制模块控制该GSM报警模块与GSM主控通讯装置之间的通讯状态,为便于使用,该防劫盗报警保险箱的GSM主控通讯装置为普通的GSM手机,通常,该防劫盗报警保险箱的GSM报警模块采用WAVECOM 2403A芯片。
通常,该防劫盗报警保险箱的GSM报警模块还可以预先储存若干自动报警号码,该防劫盗控制模块控制GSM报警模块该若干自动报警号码之间的呼叫通讯联系,当防劫盗控制模块侦测到该防劫盗报警保险箱处于被盗状态时,会控制GSM报警模块自动对这些自动报警号码进行呼叫并报警,通常可以设置10个左右的自动报警电话。
为增加该防劫盗报警保险箱的防护能力,该防劫盗报警保险箱还包括有报警装置和电击装置,报警装置和电击装置与防劫盗保险箱的防劫盗控制模块电性连接,GSM主控通讯装置通讯控制GSM报警模块,例如通过GSM手机发送短信对GSM报警模块进行控制进控制,进而使防劫盗控制模块控制电击装置和报警装置,分别处于设防状态(进入警戒状态,防劫盗控制模块判断被盗即进行报警和电击),或撤防状态(取消警戒状态,防劫盗控制模块判断为被盗不进行报警和电击),紧急状态(无论防劫盗控制模块判断处于何种状态,一律进行报警和电击)。
为避免在被盗后遭到破坏丧失报警功能,该防劫盗报警保险箱的GSM报警模块隐蔽设置在该防劫盗报警保险箱的外壳夹层内。
综上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防劫盗报警保险箱通过GSM通讯报警的方式,借助于GSM通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以长距离地与保险箱箱主人保持稳定联系,用户可以远距离与该防劫盗报警保险箱保持通信联系,随时了解该保险箱的安全状态,通过发送信息完成设防、撤防、紧急状态,在被盗发生时能够及时地呼叫预先设置的自动报警进行报警,更加安全可靠;在被盗发生后GSM报警模块能够与GSM主控通讯装置保持稳定的联系,并通过GSM网络提供位置信号,可以长时间被追踪,便于在被盗后进行查找追踪。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内容及技术,兹就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劫盗控制模块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GSM报警模块部分电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GSM报警模块部分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燕隆征宇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燕隆征宇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72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