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的防爆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66725.2 | 申请日: | 2009-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902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薛华;李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薛华 |
主分类号: | H01M2/12 | 分类号: | H01M2/12;H01M2/02 |
代理公司: | 广东国欣律师事务所 44221 | 代理人: | 李文 |
地址: | 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奥斯特菲***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防爆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的防爆结构。
背景技术
当前锂电池作为高能电源,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但是,锂电池内部的热量,容易造成安全隐患,特别是大电流充放电时,极易导致电池爆炸,而产生危害。市场销售的锂电池没有设计防爆结构,安全隐患不能减小消除;或者防爆结构较为复杂,不便于生产,且工艺控制要求高而复杂,容易造成误动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锂电池防爆性能较差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有较好防爆性能的锂电池防爆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电池的防爆结构,其包括电池的金属壳体。该金属壳体上设有刻痕,该刻痕处的壁体厚度比其他部位的壁体厚度小。
其中,所述的刻痕可以设于金属壳体的端面或圆周面上;也可以同时设于金属壳体的端面和圆周面上。
所述的刻痕可以是由金属壳体外表面向内形成的凹槽;刻痕也可以是由金属壳体内表面向外形成的凸棱。
所述的刻痕可以为环形或十字形,该刻痕页可以为环形和十字形的组合。所述的刻痕还可以是其他图形或多种图形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锂电池壳体端部或圆周面的部件较少、结构相对简单的特点,在其端部或圆周面的壁体上设计出薄弱环节,当电池内部的压力升高到一定值时,电池壁体上的这些薄弱环节首先裂开,用以释放内部压力,从而防止电池爆炸,产生危害。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及其控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7为图6中C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基本结构,所述的电池的防爆结构,其包括电池的金属壳体1,该金属壳体1上设有刻痕2,该刻痕处的壁体厚度比其他部位的壁体厚度小。参阅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刻痕形成于金属壳体1下部的圆周面上,由金属壳体外表面向内形成环形凹槽2。根据需要,刻痕2也可以由金属壳体1内表面向外形成凸棱。刻痕还可以是其他图形,如十字形,或为多种图形的组合。
如图5、图6和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基本结构,该实施例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刻痕形成于金属壳体1的端面上,由金属壳体外表面向内形成环形凹槽2。根据需要,刻痕也可以同时形成于金属壳体的端面和圆周面上,刻痕的形状和数量可以根据需要选取。
本实用新型在锂电池壳体的端部和/或圆周面的壁体上设计出薄弱环节,当电池内部的压力升高到一定值时,电池壁体上的这些薄弱环节首先裂开,用以释放内部压力,从而防止电池爆炸而产生危害。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及其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薛华,未经薛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67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压开关柜活门机构
- 下一篇:一种光纤电流互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