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能电池模块及其中的光能电池接线盒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166503.0 | 申请日: | 2009-07-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87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 发明(设计)人: | 林志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健和兴端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G3/16 | 分类号: | H02G3/16;H01L31/048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国城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光能 电池 模块 及其 中的 接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能电池的外围设备,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用以将光能电池的电力输出的光能电池接线盒。
背景技术
由于国际能源短缺促使光能电池的运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将光能电池与建材或玻璃做整合应用更是符合目前节能潮流所需,例如将光能电池取代建造屋顶的物料、将光能电池用于建筑外墙或建筑物玻璃、天窗及日光浴的顶部等。然而因单一光能电池电流、电压很小,通常需将多个光能电池通过接线盒加以并联及串联,以形成较大的电流电压。传统的薄膜光能电池模块接线盒,包含有导电端子、光能电池输出/输入导线、多个板片状二极管芯片以及光能电池电极带等元件,此种接线盒的结构十分复杂,且仅能适于薄膜光能电池,不适用其它形式的光能电池,因此业界极需要一种能广泛适用于不同种类光能电池的接线盒。
此外,接线盒必须稳固地黏合于光能电池,且需具备耐候耐久的特性,但由于光能电池与接线盒的黏合施工必须曝露在外在环境当中,黏合施工时必须同时兼顾施工效率与黏合的稳固性,此一难题一直困扰着产业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已有技术的难题,提供一种光能电池模块及其中的光能电池接线盒,该接线盒能广泛适用于不同种类的光能电池,结构简单、施工容易、连接牢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光能电池接线盒,用以电性连接一对导线与光能电池的电极带,包含绝缘壳体与容置于绝缘壳体内的一对导电端子。绝缘壳体呈长条状,其一侧边形成有多个凹槽与多个凸缘,凸缘是围绕在凹槽的周围。且凹槽内与多个凸缘之间形成有粘胶,并以粘胶黏合于光能电池。
一种光能电池模块,包含有至少一个光能电池与上述所提的光能电池接线盒,其中光能电池接线盒,其绝缘壳体的一侧边形成有多个凹槽与多个凸缘,由于粘胶被限制在凹槽内与凸缘之间,并以该粘胶黏合于该光能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光能电池接线盒,其绝缘壳体的一侧边形成有多个凹槽与多个凸缘,由于凹槽内与凸缘之间可以容纳较多数量的粘胶,因此得以更稳固地黏合于光能电池。
该光能电池模块,包含有至少一个光能电池与上述所提的光能电池接线盒,其中光能电池接线盒,其绝缘壳体的一侧边形成有多个凹槽与多个凸缘,由于粘胶被限制在凹槽内与凸缘之间,不会四处流散,因此使得接线盒与光能电池的黏合施工更为容易。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实用新型光能电池接线盒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1B是本实用新型光能电池接线盒局部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光能电池接线盒的凹槽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光能电池模块主要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光能电池接线盒1
绝缘壳体11
导电端子12
凹槽13
第一凹槽131
第二凹槽132
第一底部1321
第二底部1322
斜面1323
凸缘14
第一凸缘141
第二凸缘142
光能电池2
电极带21
导线3
光能电池模块9
光能电池接线盒91
光能电池92
绝缘壳体93
凸缘94
凹槽95
粘胶96
第一底部深度d1
第二底部深度d2
具体实施方式
由于本实用新型主要是披露一种光能电池接线盒,其中所利用的光能电池光电转换原理及电性导通原理,已为相关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所能明了,故以下文中的说明,不再作完整描述。同时,以下文中所对照的附图,是表达与本实用新型特征有关的结构示意图,并未亦不需要依据实际尺寸完整绘制,特此说明。
首先,请参考图1A,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主要结构示意图,为一种光能电池接线盒1,用以电性连接一对导线3与光能电池2的一对电极带21。光能电池接线盒1包含绝缘壳体11及容置于绝缘壳体11内的一对导电端子12(请参考图1B),绝缘壳体11呈现长条状,且在绝缘壳体11的一侧边形成有多个凹槽13,同时有多个凸缘14围绕在凹槽13周围。
在上述实施例中,多个凸缘14进一步包含多个第一凸缘141及多个第二凸缘142,且各第一凸缘141的长度大于各第二凸缘142的长度,较佳地,各第一凸缘141的排列方向垂直于各第二凸缘142的排列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健和兴端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健和兴端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65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