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166304.X | 申请日: | 2009-07-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85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 发明(设计)人: | 伊果波尼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2/22 | 分类号: | H01R12/22;H01R13/46;H01R13/4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3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电性连接芯片模块至印刷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广泛地用于电性连接芯片模块(如CPU)至电路板。通常,电连接器安装于上述电路板且将芯片模块固定于其中。
目前,已经有多种类型的电连接器,用以连接芯片模块,如,公告于2006年5月26日的美国专利7,044,746揭示的一种平面栅格阵列电连接器。平面栅格阵列电连接器通常包括一容纳有若干导电端子的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设有与芯片模块对接的对接面且导电端子的弹性臂延伸出该对接面以与芯片模块的导电部位电性接触。
然而,导电端子的弹性臂容易因为操作不当及意外碰撞而损坏,进而损害芯片模块与电连接器之间的电性连接。
另外,当导电端子数目较多时,产生的作用力相对较大,芯片模块安装至平面栅格阵列电连接器时容易损坏
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电连接器,以克服前述电连接器存在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能够避免导电端子受到意外力量作用而损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及组装于绝缘本体的保护板,其中绝缘本体设有对接面、安装面,及延伸于对接面、安装面之间的收容导电端子的若干收容槽,导电端子设有延伸出对接面的上接触部及延伸出安装面的下接触部,保护板包括覆盖于上接触部上方且设有与上接触部对应的通孔的主体及若干容置于主体侧边的弹性突起,保护板朝向绝缘本体运动时上接触部可穿过通孔,其中绝缘本体对应设有若干收容上述弹性突起的收容部,使得保护板可动地组接于绝缘本体。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设有一浮动式的保护板,能够避免导电端子受到意外力量作用而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2是图1中的电连接器的组合图。
图3是图1中保护板的立体图。
图4是图2的电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5是图4中圆圈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与芯片模块的示意图,其中芯片模块尚未压下。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与芯片模块的示意图,其中芯片模块已被压下。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9是图8的电连接器的组合图。
图10是图9中圆圈部分的放大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与芯片模块的示意图,其中芯片模块尚未压下。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与芯片模块的示意图,其中芯片模块已被压下。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14是图13中保护板的立体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组合图。
图16是图15中绝缘本体的立体图。
图17是图15中保护板的立体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与芯片模块的示意图,其中芯片模块尚未压下。
图19是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与芯片模块的示意图,其中芯片模块已被压下。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本创作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1包括绝缘本体10,若干收容于绝缘本体10的导电端子12,以及可浮动地设置于绝缘本体10上的保护板14。
绝缘本体10设有安装面100、对接面102,及若干贯穿安装面100及对接面102的收容槽(未标号)。绝缘本体10还包括自其边缘向上延伸的相对的侧壁104,侧壁104之间形成一个大致连续的端子收容区。端子收容区上方、侧壁104之间形成一个收容空间。换言之,端子收容区设于对接面102上。
若干导电端子12分别收容于收容槽中,每一导电端子12设有一延伸出对接面102的上接触部120,以及一延伸出安装面100的下接触部122,两个接触部分别位于一个可变形的端子臂末端。
保护板14包括一用以覆盖导电端子12的上接触部120的主体140,及若干设置于主体140上的弹性突起142。弹性突起142低于主体140的下表面,该下表面亦是保护板14的主表面。
主体140的每一个侧边均设有两个弹性突起142。每一弹性突起142设有与主体140相连的基部1420以及分别自基部1420相对端延伸而出的一对弹性支脚14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63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